四村八乡大凡认识爹爹(公爹)的人提及他,无不笑称:那是个“光棍爹爹”!语气里满是赞赏和钦佩。最初听到爹爹这个雅号时,甚是不解:爹爹儿孙满堂,家族人丁兴旺,怎么被封“光棍”呢?
爹爹姊妹五个,三姐一妹。因他是独子,祖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读书。他聪明好学,不负众望,在1959年考取了武汉机械学院【1961年汉口机器制造学校升格为汉口机械学院,1962年更名为武汉机械学院,1970年武汉机械学院(资源)并入华中工学院】。在五十年代末,无疑是“鲤鱼跳龙门”,前途似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空军常常在学校选拔飞行员。因根正苗红,身体健康,他过五关斩六将,在1961年幸运的被选上了空军飞行员。喜讯传到家乡,众人莫不奔走相告,人们无不羡慕胡家“祖坟冒青烟”,爹爹出了岫!
祖父母得知消息,又喜又忧。其时,三个姑伯已经出嫁,祖父早年犁田时因牛发狂伤了腿,因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救治,伤腿感染慢慢烂掉,最后不得不锯掉整条腿,成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里全凭一双小脚的祖母带着年幼的小姑艰难维持生计。爹爹是家里惟一的男丁,是祖父母的心头肉,是一家人的命根子,是传宗接代的不二人选!要是去当兵打仗,万一……祖父母越想越舍不得,可儿子是万里挑一才选上的飞行员,多少人求之不得,又怎么能耽误他美好前程呢?真是左右为难!
爹爹穿着军服从学校回老家和父母告别。二十岁,风华正茂,英姿勃发,踌躇满志。祖父母看到心爱的独子即将远行,心痛如绞,万分不舍。
接兵的人来了,分别的时刻到了,祖母和小姑一人一边扯着爹爹的衣袖不放,哭得死去活来,让爹爹迈不开腿。祖父拄着拐杖,趔趔趄趄奔着,向接兵的领导恳求,舍不得独子去当兵。
祖父母的哀求和眼泪不仅牵绊住了爹爹一颗飞扬的心,也让接兵的领导动容。这个家,太需要儿子照顾!当得知祖母曾多次带着小姑沿村要饭时,爹爹忍不住抱住祖母痛哭失声:连自己的父母姊妹都照顾不了,何谈保卫国家?他当即脱下军装,收回翱翔蓝天的心,放弃当飞行员,选择在家照顾父母亲人。这一抉择,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轨迹。
几十年后,当爹爹和他那些或当军官,或已富贵的同学聚会归来感慨万千时,我问他当年“弃飞从农”毁了大好前程,做了一辈子农民后悔不?数十年艰苦岁月,也许这个问题他自己想过不止百回,因此他回答得淡定平和:
你看那人世间升起的烟火,一是为亲人,二是为自己。有父母可孝,有妻儿可亲,有健全的身体,就是幸福!何况生而为人,往往身不由己。赡养父母,繁衍子嗣,延续香火是为人子的责任和担当。养儿防老,保家卫国。一个男人连自己的家人都无爱护怜悯之心,谈卫国纯粹是扯淡!既然选择了,何必言悔?言谈之间,颇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襟怀。我虽腹诽他当初的抉择,却不由暗生敬意。
时值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减负,武汉机械学院1961年毕业的学生,不包分配,而是分流:部分人进了部队和工厂,农村户口的学生下放回农村。为照顾祖父母,爹爹选择了回家务农。
识文断字,能说会算的爹爹一回村里,就当上了生产队的出纳。他正直无私,头脑灵活,账目清楚,从没出错,深得社员群众的信赖。当时生产队有小五金加工厂,需要一个头脑灵活,善于沟通,有应变能力的聪明人,经常到外地出货、进材料,众人推举爹爹当了采购。
十几年来,爹爹走南闯北,买加工所需要的机械设备、铁丝钢丝焊条等原材料,又把社员加工好的产品卖向全国各地,换来种田所需要的化肥、农药、薄膜等物资,还利用所学的知识对机械设备维修和改良,身兼数职,把生产队的副业搞得红红火火,使队里的分值最高,成了整个大队数一数二的富裕村,爹爹的聪明能干也远近闻名。
爹爹在1963年和婆婆成了亲,婆婆接连生了三个儿子,瓜瓞绵绵,人丁兴旺,让祖父母乐开了花。爹爹每年多数时间在外跑采购,婆婆在家里出工挣工分,伺候祖父母,养育儿子,料理家务,日子过得辛苦却充满希望。
小姑已长大出嫁。爹爹婆婆为祖父母尽心尽孝。祖父母生前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去世时有子孙送终,披麻戴孝,终无遗憾,九泉安眠。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给农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爹爹审时度势,最先带头搞起家庭小五金加工。凭借多年当采购走南闯北交结的人缘和能说会道的机敏,他接回了大批订单。不仅自己加工,还带动亲朋好友和湾里人共同致富,成了八十年代初黄陂县第一批“万元户”,远近闻名的“黄陂致富能手”。并连续多届被选举为黄陂县政协委员,作为农民的杰出代表参政议政。积极写提案反映“三农”问题,为农民发声代言,为农村的发展出谋划策,当农民发家致富的领头人。
人到中年,年富力强,妻贤子顺,家庭和睦,财富和荣誉接踵而至,那是爹爹人生的高光时刻。他在长岭街上买地做房,前庭后院,三间三层的楼房拔地而起,巍然耸立,是较早享受“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生活的一批农民。
三个儿子,老大读大学,老二买了商品粮户口在供销社上班。婆婆管理着二三十个从红安、大悟请过来做工的姑娘伢,在家加工生产各类小五金配件。爹爹带着样品和老三到石家庄、广州、南昌、武汉等地参加“全国百货商品订货会”,带回大量订单,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九十年代后期,上游产品工厂转型改制,大厂产品更新换代,中小型厂或并轨或倒闭,工人下岗失业,导致下游小五金配件厂生存艰难。要么退货,要么拖欠货款,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开。爹爹想方设法到各地寻找销路,索要货款,婆婆遣散工人,停止生产,压缩开支,退掉剩余的原材料,低价出卖积压产品。虽惨淡经营,终究大势已去!因工厂倒闭导致大量货款要不回来,成了死账。勉强维持到一九九八年前后,小五金配件生产彻底破产。时代变革中的一粒灰尘,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2000年黄土公路扩建,街上的楼房被拆,爹爹把还建款分给三个儿子,让他们各自在街上建房住家,自己和婆婆又搬回村里老屋。(未完待续)
晓雪,中学高级教师。武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黄陂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发表过多篇诗文。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