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印象黄陂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印象黄陂 >

风影:岁月

  • 2021-09-12 16:36:40
  • 来源:风影
  • 浏览:
  • 字体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蓦然回首,仿佛只在转瞬间,我和先生就已经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四年。在这匆匆岁月里,我们幸福、平安地相伴相随。感谢生活,给我们一家带来的这份温暖和快乐。欣然,生活像一条小溪,不期波澜壮阔的奢望,只有平稳安祥的涓流,即便偶有挫折、旋涡,最终却也催开一朵雅致的浪花。
1986年腊月二十二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我带着一颗尚且懵懂的心,离开祖母的疼爱、爹妈的呵护、兄弟姐妹的亲热,嫁到一个陌生的村庄——张明畈上塆齐家。一般而言,称之为"畈"的地方,应该有着大片土地,沃野平畴,富足殷实。然而这里的实际情况,远非想象。
进门当家,记得结婚的第二天,公公就拿出一斤白糖和一斤红糖给我保管,不算是穷得叮当响,至少还有二斤甜蜜的存货。那时不只是齐先生家穷,每家都差不多,他家的条件还算是不错的,最起码还有一栋明三暗六的房子,四个姐姐都嫁了,无兄无弟,就他一人。村子的小嫂子、侄媳妇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她们都是兄弟几个共一套房子。
虽说改革开放已好几年了,温饱有所改善,但有些物资还是欠缺的,比如食用油,就是张明畈最难的问题。那时的食用油主要来源于花生,张明畈田多地少,并且黄土土质固结,花生结果少,以至于每年的食用油都很紧缺。
记得刚嫁过去不到二十来天,家里就断油了。回娘家拿吧觉得不好,怕父母担心我在这里过得不好;到镇上去买吧,又怕碰着娘家人。最后还是被父母知道了,送来几斤油。细心地省着吃、算着吃,一小瓶油不到一斤,要将就半个多月。炒菜时,不敢大火烧,怕油一下子烧干了。
现在想起来觉得有点苦,但那时根本不觉得,总认为一切都能改变,因为我们还年轻。记得初到张明畈,村子里有一户人家存了两千多元人民币,真心羡慕呀,也暗暗地想,没关系,我们一年存一千元,十年就有一万元,那时的万元户可都是响当当的角儿!
尽管有如天方夜谭,但决心想去实现,经过一年的努力,总算还清了结婚时借的外债;还饲养有一头猪。结婚前先生家总是槽头不顺,每年喂的猪老爱死,结婚时还是借他大姐家的猪过客(方言,宴请宾客之意),一年后,猪也还上了。
那时,先生一直在武汉打工,我和公公在家里种田。87年大儿子出生,89年二儿子出生,本就穷困的家,三年内添了两个男丁,经济压力就更大了。好在老二似乎是含着金钥匙来的,那年双喜临门,先生在汉口万松园接到了他的第一单工程,当起了小老板,取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一下子就赚了八千元。结婚才三年就有存款了,离万元户不远了。
钱不是万能的,但财富真的让人思考、催人发奋。原来没有的想法,有钱后就产生了。我和先生说,再奋斗几年就能盖栋楼房。于是,楼房又成了我们的新盼望。经过三年打拼,终于在1991年,我们在老家建起了占地面积一百四十平方的两层小楼,虽然建房辛苦,但心里美滋滋的。
那时农村盖房子,请泥工师傅一般是做点工,一日三餐,上午十点左右给师傅下碗面条过中,紧接着马上要做午饭。一般我是弄好过中食物,请房下的奶奶帮忙招呼,然后我就赶往集镇采购一天的蔬菜。一天下来忙得不亦乐乎。晚上刚躺下,拖材料的师傅从县城里回来了,我又得起来忙招待、卸货。拖材料的师傅一般是早上进城送货,返乡时顺带拖我家的建材,这样师傅可以多赚点,也节约点油钱。
有时,我们叫堂兄堂弟帮帮忙。可今天砖明天木材后天钢筋的,天天这样麻烦别人也过意不去,干脆我和齐先生俩人缷货,哪怕通宵,为能住上楼房,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其实,那时做房子的钱,在武汉市够买一套房子的,但不敢买,我们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到时候总得回家面朝黄土背朝天。
后来呀,形势一直好,先生一直在城里做点小工程,我在家里任劳任怨地做农活。记得92年夏天,双抢农忙时节,先生在汉工程忙着赶工期,眼看早稻成熟,特别是我家公公看着别人家的谷子已经收完了,急得不行。早稻收完又要插晚稻,村里又只有一台拖拉机,请耕田还得排队;收稻子,还要赶趁好晴天。所以公公不得不急。
等先生回来后,拖拉机真的出村去耕田了,别人早排的队,先生只好自己用牛耕田。双抢时节,气温高,先生在城里打工的时间愈久,农活怠生疏,吃不消,最后病倒了。早稻谷子卖的钱还不够先生打针吃药之用,一气之下先生发誓不种田,一定要带我们娘仨到城里去。
到城市里,是92年的夏天,那时老大已经五岁,老二才三岁。一家四口人,要在城里扎下根,衣食住行的住就是问题。最初是和堂弟合租一间,一来省点钱,二来相互有个关照,那时堂弟还没结婚,事情远远比我们少,照顾我们比较多。所以这么多年对堂弟一直心存感激。
当时租住在头道街,因为城市建设规划,房子要拆迁,我们又搬到解放大道球场街,这里比较热闹。球场街、永清街、黄埔路在一条线上,还有火车从市中心穿过。那时先生早出晚归,两个孩子我带着。在那个又黑又小的租房里,连衣服被子都没处晒。这是一段我永远都忘不了的最苦的生活。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我带着两个小孩无处游玩,只能站在道路旁,看时不时奔驰而过的火车。晚上先生回来,他也是累了一天,要让他休息。一天到晚我们娘仨相伴,当时我真的有点扛不住,想回乡下去,乡下孩子好带,到处可以玩,在村里又不怕孩子走丢,安全轻松。先生说再等等,有条件的话我们再租大一点的房子。
在球场街居住了两年后,也就是94年的春天,我们搬到了武昌区岳家嘴,也是因为先生搞工程的电力所搬迁到了东湖梨园这边。初到岳家嘴,真有到家的感觉,因为这是城中村,这里的居民原来也种田种地,后来土地被政府征用。
一些大的单位比如电力单位从汉口万松园整体搬迁过来,带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也带来流动人口住房需求,失地有房的原居农民立马由农民变成了包租主。我们就租住在岳家嘴的王太婆家,房租每月27元钱一间,床是从电力宿舍搬过来的。
王太婆人好,是我们一家的恩人,初到她家,她给我们一个竹床使用。这张竹床功能多多,吃饭时当桌子,来客人当椅子,一直到工地上有了木头,木工做了个简单的桌子,那张竹床才减轻了些负担。在岳家嘴那段日子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岳家嘴的人热情好客,我们在这里认识了好多朋友:热情的冬梅嫂子和陈大哥等等,他们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
岳家嘴到东湖很近,在这里带两个娃比球场街轻松许多,先生中午也可以回家吃现成饭。那时有事就做,没有就休息,带着两个孩子玩遍了整个武汉市:汉阳的动物园、归元寺,汉口中山公园、六渡桥、汉正街,武昌的黄鹤楼、宝通寺、东湖等等。
其实95年以前一直没有真正脱离农村,老家的田地由公公在家管理,农忙时节我们还是回去帮一帮,就这样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地奔波在蔡店和武汉之间。记得有一次我带着俩个孩子来汉,当时的汽车是从蔡店街出发,终点站是汉口新华路。
到了新华路,又得坐9路公交到王家巷,从王家巷坐船到中华门,再坐19路公汽到岳家嘴,单说这路程转程就够呛,还要带着两个孩子,还有行旅箱。最烦心的是孩子一上车就睡着,我两手不闲地坐在公汽中间走道自己的行旅箱上,任凭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颠簸……这种逃荒式迁徙场景,让人终生难忘。
95年夏天,在岳家嘴已经一年多,老大也该上学了,在岳家嘴就近入学的对口学校是梨园小学,孩子上学借读费是小事,只是小升初时,又面临不是当地户口不能报名的问题,还好,在乡镇上班的哥哥了解一些政策,把我和两个孩子的户口转到了城中村。
后来,手头也宽裕了好多,经冬梅嫂子的介绍,97年,我们终于在岳家嘴买了一栋占地面积六十平方米的小楼房。曾经穿梭在武汉三镇时,看着那鳞次栉比、灯光辉煌的一栋栋楼房时,心里总在想:何时才能有属于我们的一间房。有好政策和贵人相助的外因,也在于自己努力拼搏的前提下,终于得成所愿,真正成为了一名在武汉有房有户口的城市居民。
我和孩子的户口都转到了城中村,齐先生和老父亲的户口一直在农村,在租住在岳家嘴的日子里,一直想老人跟我们一起住,老人在乡下住惯了,就是不喜欢城里的生活,这几年也是来来回回,定不下心来,自从有了自己的房子,才肯来和我们住一起。
这下把两个孙子高兴得不行,每餐饭不等我做好,兄弟俩就站在厨房里抢着给爷爷端菜端饭,爷爷高兴得合不拢嘴。在这期间是我们一家这么多年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在这座小楼里充满着爱和笑声。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9年夏天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年轻劳累过度造成的驼背,到老了更加严重时常疼痛难忍,还有肠炎经常发作。2000年正月十七,老人与我们永别,那年才八十岁,要是能再多活几年该多好,能让他老人家看着孙子长大成人成家。逝者如斯,愿老人在天堂里无病无痛。
时间过得太快,转眼到了2002年的春天,柳树发出了新芽,嫩绿嫩绿的叶芽缀满枝条。风一吹仿佛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翩翩起舞。一夜春雨,小楼四周常年漏雨的旧迹又添新痕,买来的旧房质量究竟如何,心里也没有底,同时也受到周围邻居做房的影响,我们产生了把房拆除重建的想法。
于是我们找到村里的干部,说明房子的现状,村委会实地查看房子后,同意了我们的申请。新房动工不久,街坊邻居里传来要拆迁的消息。这下着实让我们吓出一身冷汗。所幸的是,这则消息不实,与所有的邻居一样,房子还是建成了。
通过大弟弟的精心设计,从2002年3月19日拆房,到8月31日建成一座五层楼,合理调整院落用地,房屋底层建筑面积由原来六十平方米调增到一百平方米,二楼及以上层每层又挑出20个平面,总面积达五百八十平方米。除二楼我们居住外,其它楼层出租。从此,我的任务就是这幢楼房的物业管理,每天把一楼到五楼的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除自住的二层,其它层均按小面积出租户型设计,弟弟设计很到位,每间房有单独的厕所,厨房,中间就是过道。两排房间采光通风好,经济适用,所以房子出租率高,一共租出去二十户,而且都是城市打拼的青年人,每天他们匆匆忙忙的脚步声像一曲优美的舞曲,感染得我的生活也充实和充满活力。同年,我们还买了第一辆东风雪铁龙的轿车。
也许是尝到了收房租的甜头,紧接着精明的齐先生又和东湖渔光村的村民付大哥,共同建起一座占地面积120平米的四层楼,付大哥出土地,我们出资,建好后一人一半,渔光村就在东湖梨园大门的旁边,后面就是梨园医院,右边是财经学院,这里的房子也好出租,都是学生们租。
因为岳家嘴一直在闹拆迁,未雨绸缪,2003年我们贷了10万元人民币,在徐东路的铁路小区中力名居买了一套一百六十平方米的房子。到08年岳家嘴才真正列入拆迁对象,还建房就建在欢乐大道上,原来的岳家嘴改成东亭新嘉园,也是在这一年,先生为了工作需要成立了“武汉天立华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人生不能后悔,只能遗憾,因为遗憾只是在感叹错过,后悔却是否定了自己曾经的选择,我们的遗憾是开公司太晚,早点也许不会错过如此多的机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岁月如梭,先生一直在努力着带一群肯吃苦的员工,脚踏实地地工作着,公司始终本着诚信至上,质量求生存的信条,以质量求发展,向质量要效益。
05年我们入住中力名居,这条街道热闹繁华,06年老大考上武汉理工大学,老二就读武汉铁路工业学校。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一直认为父母应垂范,做人很重要,做人要坦荡,待人要坦诚,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到每个人都喜欢你不容易,至少能做到不让人讨厌你,诚心赢得他人的欢迎,知识学得再多,但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也很难在将来获得成功,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朋友之间要友善互助,凡事都要冷静,不能急躁,有耐心才能做好任何事情。
生活和学习要有计划,做事认真才能玩得开心,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现在两个孩子也都参加工作十年有余,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的工作着。
2013年10月19日,金秋的阳光,温馨恬静,也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在浓郁的桂香里,人的心情总是很舒畅,那沁人心脾的香气,总是让人心旷神怡,深吸一口,那清香直入肺腑,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就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老大和他心爱的姑娘携手走进婚姻殿堂,记得齐先生以朋友的身份祝福儿子——恭喜你找到了今生唯一的灵魂伴侣,在今后的幽幽爱河里,愿你俩相亲相爱,同心同德培育幸福的花朵,祝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每个人的生活中应该都会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愿意忘记悲伤,只想一些让我快乐感动的事情,可能我今生最大的快乐就是大宝二宝的出生,还有三宝四宝……
2020年,是个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打乱了我们的一切。焦虑,烦躁,甚至恐慌的日子,一家人难以团聚:期间,老大一家四口在东湖复地,大宝刚五岁,小宝还不到三个月,老大年关每年都在值班,多亏亲家母的帮衬。
我们困在中力也无能为力,小儿子工作十年就有八年不在家,想想真的是烦透了心。心想要是老家的房子能住一下多好,那时乡下安全得多(因为老家的房子多年未修,已经不能居住了)。
后来,我和先生商量决定,把乡下老宅重建,四月八日解禁,我们五月十二日开始拆房建房,经过大弟弟和公司李总二人精心设计,黑瓦白墙的三层楼房,还有小庭院,徽派建筑、中式装饰,于2021年1月1日喜迁新居。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堂弟和堂妹,从夏到冬、自始至终把我建房的事情当成他们自己的事在做,还有堂哥堂嫂的帮助,感谢他们!齐姓是大家族,也是小圈子,正因为这小圈子才紧,才结实!
生命中的全部偶然,其实都是命中注定,是为宿命,我相信我的命运极好,感谢我这一路走来都有贵人相助。我更想祝愿的是我的孩子们天天开心!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