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垣断壁间,一棵柿树、一棵桑树相依相生。夏日的桑葚果甜酸可口,而进入深秋霜降,旁边的柿子树上结满橘红色的柿子,村里人对柿子似乎司空见惯,总要优先选择别家又小又甜的蜜柿子,而对于口感似乎不太好的这棵柿树,少有人问津,因此,这棵柿树成了鸟儿的乐园。
这棵柿树底下杂草丛生,采摘起来并不轻松,村里几棵触手可及即可摘取的柿树已经不见了柿子的踪影,余下这一棵,也许可以尝试一下,村里人称为“打柿子”。
拿竹竿打柿子?要是你真的相信了,那就错了。用竹竿打下来的柿子重重地落在了地上,或是破皮或是砸坏,果子一旦如此,就无法保存起来变软,只能白白地丢掉这一地红红的果实。
看来,简单的打柿子,也需要动一番心思。改良一下竹竿,把竹竿顶头的钩子取下,编一个扁圆形的铁丝框固定在竹竿上,铁丝框上附带着网兜。将竹竿高高举起,用网兜兜起树梢上的柿子,借力旋转,枝断叶落,果入网兜。
看似轻松的打柿子既考验人的眼力,又考验体力,将红红的柿子小心地放进簸箕,再置于阳光充足之处,在阳光之下,柿子慢慢变软变甜。此时,虽又累又乏,可这“晒秋”的体验,在这深秋的季节里,晒出的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和温馨。
柿子形似“吉”,自古有寓意吉祥美好,事事如意,柿蒂与果实紧密相连,象征家庭美满。柿蒂纹早在商代青铜器上,在西周春秋先秦及其后的陶器、瓦当、漆器、玉器之上常见。从古至今,在书画诗词作品中,柿子也经常作为一种主题来表现。
此时,在这深秋的陂北山村里,品尝着甜柿,天马行空般回味着关于“柿子”的一切记忆,时间缓缓流逝、四季更迭交替。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