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印象黄陂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印象黄陂 >

东方欲晓:浅秋,重游锦里沟

  • 2021-09-03 16:00:29
  • 来源:东方欲晓
  • 浏览:
  • 字体
参加同事儿子的婚礼,我们几个要好的老哥们在老家蔡店不期而遇。退休后的生活大同小异,大多是帮助子女带孩子、料理家务。由于随子女居住,散落于武汉、黄陂各地,加之疫情来袭,我们已大半年没有谋面。相比以前的朝夕相处,自是感觉机会难得,于是席间约定,饭后一起去锦里沟转转。
下午四点多钟,我们来到了锦里沟。时令虽过处暑,但暑热依然。烈日下的柏油路面虽是树影斑驳,但阵阵热浪伴着只只蝉鸣,不一会儿脊背渗出了汗珠,浸湿了衣裳。
然而,景区里还是熙熙攘攘,打着太阳伞、戴带太阳帽、太阳镜的游人到处可见,湖岸边、栈道上、峡谷里都有游人穿行,聊天拍照,兴致颇浓。
过去,这个时段是旅游淡季,很少见到游人。今年,却显得有些火爆。也许是受省里近期出台的疫后旅游优惠政策的驱动所至?也许这些游人与我们一样,有着相同情结?此情此景,让人感叹世事无常,今年,终将是个不一样的年份。
我们同行有六七个人。为避暑热,有人建议先到湖对面的峡谷走走,那里有山体遮挡,此时已是荫处,会凉快些。都是本乡本土的人,锦里沟我们都曾来过多次,对这里的风物景致自是烂熟于心。
景区的规模并不很大,却给人一种小家碧玉的美感,让人常看常新。山上有气势庄严的三王寨,山下有一汪清水的人工湖,一条幽长的峡谷将其串联起来。沿线景点密布,供游人观赏与互动。
土司王府的高贵与威严、土苗文化风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优美的生态环境,交融一体又各具鲜明的自然、人文特色,给人一种既清新又神秘的感觉。夜幕降临,土家歌舞和篝火晚会总会如期登场,优美的旋律、熊熊的篝火在山谷游荡、升腾,深谷幽幽,如诗如梦,静谧之中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
我们穿过月光桥,走在实木铺设的栈道上,沿着峡谷,逆流而上,溪流潺潺,顿感凉爽。山深林密,高大的松树、板栗树下长满低矮灌木与杂草。栗树上挂满黄里带青的栗包,像一串带刺的绣球,等着主人采摘;一蓬蓬浑身带刺的刺螺开始泛黄,成熟在望;零零星星的大黄,茂密叶茎上紫红色的花絮即将凋零……
一位熟谙中医的老哥,顺手扯起一株叶片长得圆圆厚厚的小草告诉我们:它叫虎耳朵,并向我们科普了一番。患中耳炎时,将此叶片捣成泥状糊于耳腮,即可消炎治愈。是啊,大山深处到处都是宝藏,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采写的第一份“万元户”典型材料的主人翁,就是这峡谷上游王乐山人氏,他的勤劳致富经,正是与采药种茶相关。
我们拾阶而上,继续前行。穿过一段石洞,眼前是一片紧挨峡谷的宽敞平地。平地上建有一座偌大的楼台,台前的上空挂满彩伞,翠绿的山峦,红红的舞台,缤纷的彩伞,把一处峡谷妆扮得分外妖娆。
楼台分上下两层,一层为舞台,在四方朱红油漆的台柱托举下,第二层就是绣楼。这里的挑梁、扶栏、帷幕全采用朱红色调,使整座楼台浑然一体,既充满喜庆又富丽堂皇。楼台挑梁上悬挂着两块扁额,一个写着“快稳准狠”,一个写着“有求必应”,前台一侧还摆放着一顶大花轿。
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异彩纷呈的土苗民俗表演,也可以参与一回土家姑娘抛绣球、土家女婿上门迎亲、对山歌、坐花轿的互动,体验一把土家婚嫁中“快稳准狠”“有求必应”的乐趣。
站在崖边的观景亭上,可以看见两峰之间悬在半空中的玻璃栈桥,在余晖的照耀下,熠熠闪光。玻璃桥距谷底足有百米之高,仰望玻璃栈桥,犹如铅笔在蓝天苍山之间画出的几根线条,桥上的游人犹如蚂蚁游动着,不时还有人在桥上张开双臂,摆pose拍照,“我来了”的呐喊声穿透峡谷,让人震撼。
望着半空中的玻璃桥,我问身边的同行,去尽头沟的山路还能走吗?他回答,早被灌木覆盖,已无人行走。
尽头沟就在玻璃桥上面,它曾是景区所在村道士冲村的一个自然湾,几十年前这里还居住着十来户人家。农耕时代,这里曾是一处远离尘世、生活富足的幽静之地,锦里沟景区的冠名,很大程度上是受尽头沟湾名的启发而成。
当年,因为征兵工作我曾与尽头沟有过交集,那些事儿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
八十年代初,蔡店有史以来第一次征招海军,广大青年群情振奋,乡村两级高度重视。当时,我负责张河管理区的征兵工作。当时招收的人数极少,体检的要求极高,主要指标的检查都是在县人民医院完成。整个张河一万多人,九个行政村体检合格的只有六人,其中有一名就是来自尽头沟的青年。
按照征兵工作安排,送兵那天,由村委会组织将入伍者于下午三时送到蔡店乡政府,四时集中乘车到横店火车站。三点过后,其他新兵均已到位,唯有道士冲的新兵未到,村委会也不见人影。当时,没有电话,眼看时间一分一秒溜走,我心急如焚。情急之中,我坐上送兵的大巴直接开向道士冲村。
到达村委会,只看见几名村干部悠闲地坐在那聊天。原来,他们约定叫新兵来村委会集合,再送其到蔡店。于是乎,没有时间概念地边行船边答话,在村委会等着。
我气急败坏,但一时不好发作,拉上一名村干部直奔尽头沟,半个小时来回,把兵接上了车。
后来才知道,原来村里与新兵家属没有对接好,一方在家里等着村里去接,一方在村里等兵来村后再送。
事过多年,也许当事人早已淡忘了曾经的过往,而我始终不能忘记。问题虽出在村里,但每当我想到,由于某个工作环节的不细致,把一个入伍青年和家属本该享受的光荣与自豪,那种充满仪式感的场面搞得如此仓促,甚至有些狼狈,心里总有种深深的歉疚。
太阳将要下山了,我们从原路返回,再到湖边走走。沿湖小路两旁的樱花树已长到两人多高,虬枝斜逸。树叶已在泛黄,小路上散落着一层落叶已枯焦。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农家的白墙黛瓦,景区的门楼如两座翠峰间的一道豁口,恰到好处地露出碧蓝的天际,白云朵朵;青龙岭上的信号接收塔,在余晖里发出银白色的光亮,犹如一根插在青山上的宝剑,威武神气;三个巨大的褐色风车伫立于岸边,古色古香,别有风情;一湖清水在蓝天的掩映下,湛蓝湛蓝的荡着微波,与村庄、拱桥、青龙岭绵绵依偎,一幅恬静秀美的山水画尽收眼底。
我不禁想起刘禹锡的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眼前的景象不正像刘公诗意中的洞庭美景吗?
一阵微风掠过,湖面泛起涟漪,来时的燥热感已完全消去,浅秋的清凉扑面而来。
夜幕降临,蝉声渐稀,景区、农家的灯火点燃,璀璨的灯光映照着湖面,波光潋滟。整个景区、农舍如同土苗男女一般,换上了晚礼服,以新的容颜示人。广场上已有人忙碌预备篝火的燃料,舞台上已有化好妆的表演人员来回走动,准备观看演出和参与互动的游人已聚满广场,一场篝火晚会即将开场。
但我们不能久留,我们还得赶路,只好依依惜别,只好把美好留在想象里,留给深秋,留给春天,留给下一次重游……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