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节,多半都会陪着母亲一起过。生活的仪式感对于自己而言好像没有那么重要,我的生日最好有人记得,忘记了也不过有些小小的失落感,不会因此觉得有谁对不起自己;我的结婚纪念日,许多年以来都被忙碌的工作所掩盖,在那一天来临时,常常连自己都忘得一干二净。不在意,是因为生活过得还算笃定吧,实在也不需要特别的仪式来作一番宣告。然而,对于年迈独居又略有些矫情的母亲来说,父亲不在的这些年,春节、元宵节、母亲节、端午节、中秋节、生日,会藉由这些日子是否受到重视而安心或者伤怀,会格外期望亲人陪伴左右的热闹与温情。虽然绝大部分时候,她的身边也只有一个我在尽力宽慰着,可是娘俩的节日,总是很简单却也不乏仪式感。
中秋节的中餐,就在母亲那里吃,由我来做这餐饭。十年以前,家里掌勺的一直是母亲,在我年轻的时候,母亲的厨艺算是很不错的,虽然只是一些家常小菜,却能胜在清爽,色香味也都是具备的。母亲炒好菜,总会将菜肴在盘子里一顺码上去堆成尖尖,然后用干净抹布将盘沿擦得光可鉴人,这个习惯当然也传承给了我,即便味道没有足够好,只看这装盘的鲜整,也能使人增添些食欲。父亲过世以后,母亲又患上糖尿病,于饮食中专注养生,油盐吃得淡了,也基本不用佐料了,也有可能是年纪愈老,味觉逐渐迟钝,母亲做的饭菜再也没有原来的味道,我自此接过母亲手中的锅铲,成为家中聚餐时做饭的那个人。
中秋节的清晨,象往常的周末一样,跟母亲约着一起去菜市场,一路搭着家常,过马路时常常要牵起对于往来车辆格外谨慎的母亲,将不停嘟囔着危险的母亲带到马路另一边。关于买菜,母亲自有她的一套理论:叶子菜最好只买生菜和油麦菜,因为这两种菜不长虫不打药,其它品种非要买的话,拿回家一定要用盐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老话说萝卜上街,药店无买卖,所以萝卜要多吃,买时将萝卜拿在手上掂量,差不多大小的只拣更重些的买,表面有裂纹的萝卜肯定不得泡芯;猪肉买回来最好放冰箱冻一冻,等细菌杀死以后再吃,肥肉要买膘肥肉亮的好榨油,瘦肉要买紧致细腻的更鲜嫩……凡此种种,我总会夸奖母亲懂得真多啊,不论真假只管照办就好!
中餐人少,只做两菜一汤!随母亲在菜场转一圈,三只鸽子两斤青蛙一根萝卜,都按母亲的喜好采买妥当。鸽子出水以后用肥肉榨油炒香,盛入小瓦罐已烧得滚开的水中,大火煮开又转小火煨炖。之所以用肥肉榨油来炒,是因为母亲一向都喜欢油厚的煨汤,她说清汤寡水有个鬼的喝头,其实我也深以为然;记得以前的菜场,青蛙都是偷着卖的,而今年,忽然多出来好些专卖青蛙的摊位,合着现在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母亲说做姑娘时没什么好吃,舅舅常常在夏天的夜晚去捉一袋青蛙回来烧着吃,那神情是对往事与味觉的怀念,所以今天就来做这一道菜;萝卜烧肉一直以来颇受我家餐桌的青睐,先用肥五花榨油来炒,然后浇上鸽子汤烧开以后撇去浮沫时连带着舀出的半碗净汤,中火焖烧以后加点白糖提鲜就可以收汁出锅了。简单的中餐,首先给母亲盛了一碗鸽子汤,喝着喝着,母亲就冒出来一句:唉呀!我觉得几幸福哦!嗨!老一辈人就是这么容易满足。
过节的时候看场电影,已经是我与母亲这些年的固定节目。打开猫眼让母亲来选,也稍稍提示了一下《关于我妈的一切》是徐帆主演的,这个片名很应景,这个武汉女子也是平日里关注明星八卦的母亲所熟悉和喜欢的,那就看这一部电影吧!家庭中习惯于义无反顾地付出的母亲,对于女儿生活的过度关注;工作和生活给予双重压抑之下的女儿,对于挟裹式母爱的抵制与反感,不正是万千家庭的日常吗?即将与人世告别的母亲,对于徘徊于歧途中的女儿于无力中的努力,徐帆的表演越来越不着痕迹。《唐山大地震》时徐帆的动情多少有些用力过猛,似乎就是奔着感动观众的目的而去,到了《关于我妈的一切》,徐帆几乎没有了表演目的,好像只是代入角色去过一段生活。矛盾没有剧烈的呈现,言辞没有激情的剖白,这样家长里短的故事,却让我几度落泪。人到中年以后,能够感动到自己的,往往是亲情。
在绝大部分家庭之中,母亲都是牢牢占据C位的那个人,因为母亲几乎担负起抚养子女的全部责任,特别在年幼子女的眼中和心里,母亲毫无疑问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那个人。记得小时候,其实不仅仅是小时候,跟父亲母亲生活在一起的所有日子,我进家门时若没有看到母亲,第一句话必然是问父亲:妈妈呢?父亲进家门时若没有看到母亲,第一句话必然是问我:妈妈呢?(故乡的七十年代,整个湾子里面,称呼母亲为妈妈的似乎仅我一家。)母亲,好像是应该永远站在一日三餐之前的厨房之中,为饥饿的我们端出热饭热菜;好像是应该永远坐在一窗灯光之中,守候着晚归家人于门外响起的脚步声。年复一年,就连自己也弄不明白,我对于母亲的感情,到底是开始的需要呢?还是后来的习惯呢?到底是赡养的责任多些呢?还是纯粹的爱多些呢?这样先天的关系,这样紧密的联接,也许感情已经刻进骨子里,只怕没人能够分得清楚。
母亲的性格要强,对于我与哥哥以外的所有人,都不会有那般无原则的宽容与仁爱,因此,父亲曾经对我说过:你妈也许不是一个很好的人,但是你妈绝对是一个很好的妈妈。在母亲心里,我与哥哥的分量似乎远高于父亲,母亲认为我与哥哥的人生全靠自己打拼,父亲没能帮上任何忙,因而对我们怀有一份愧疚。真不晓得这样的思路从何说起,是她的真心话呢还是她爱的表达呢?总之,我很不喜欢母亲这样的想法或者说法。我们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极少有人靠着父母的荫庇得到一份好的生活,农村哪有什么可以利用的资源,因为无所倚仗,只有足够努力才能挣脱局限。母亲强加的贬责,大概是会让父亲介怀的,所以才会对我说:你妈总认为我没有能力帮扶你们兄妹,但是你们靠自己的奋斗拥有现在还不错的生活,作为父亲,我很骄傲也很满足!
一般而言,女儿的诸般特征总是随母亲更多些,可是我与母亲的相貌和性情都相去甚远。母亲白皙的肤色还有整齐的牙齿恰恰成为我的对立面,对于相貌的自卑延续了整个年轻时代,人到中年以后,才看淡客观存在的一切负面对于生活的影响。大概四五六岁的时候,母亲开始教我写字,有天傍晚,母亲督促我写“毛主席”三个字,写到“席”字时,对于初学写字的我来说笔划实在太复杂,望而生畏使我拒绝落笔,母亲拿我没办法,只得自己补上那个字。到晚上生产队例行开会时,母亲竟拿出那个练字本,向湾里长辈们炫耀我写的字,也引来一片疑是客套的称赞。可那个“席”字并不是我写的啊,羞愧只怕让我的小脸通红,我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揭穿母亲那一点小小的虚荣,只是在心里恼怒着母亲。从很小年纪开始,对于母亲说的话,我并不会言听计从,若要追根溯源,叛逆的形成应该是源于这一件小事吧。
哥哥前些天跟我说:中秋节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吧!又担心中间出现什么变化从而使母亲空欢喜一场,因此直到中秋节前一天,我才告诉母亲这个消息。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年节里很平常的聚餐,在我们家却足以让母亲喜出望外。这些年来几近凝固的母子关系在今年逐渐破冰,也让一直尽力斡旋的我松了一口气,吃什么都不重要,跟儿女两个家庭团聚的这顿饭,是哥哥给母亲最好的节日问候。味口一向很好的母亲,看儿女们坐在她的身边喝着酒聊着天,正是她心心念念的天伦之乐,这餐饭更是吃得尽兴。我看着母亲这高兴劲儿,却不由得一阵心酸,儿孙绕膝的欢乐应是许多家庭的日常,对于垂暮之年的母亲来说,却是许多年的求而不得。
在红酒和甜酒的香醇里搭着家常,这情景的再现似乎隔了很多年,却并没有陌生的感觉,只是熟悉的亲切。在我们成长的年代,一般家庭都有兄弟姐妹好几个,父母当年却只要了我们兄妹俩个,自父亲过世以后,虽然我会隔天探望,独居的母亲毕竟膝下冷清,特别是看见别人家在节假日济济一堂的热闹情景,母亲心中只怕会有万般惆怅。从我们家人口的单薄谈到计划生育年代只能生一个的遗憾,还有嫂子对于当年没能规避政策生二胎的失悔;又从我和我的侄女儿谈到重男轻女的封建传统在我们家好像一直都不存在。我却与哥哥说到:在父亲心中,确实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思想,可是母亲却不一样,在她心里,始终还是儿子最重要,现实却是儿子除去赡养义务之外并不与她亲近,所以日常生活与母子感情也只有依赖于我。我与母亲吃完饭后慢慢走回家,母亲夸我刚才的话说得蛮好,哥哥总认为父母偏心于我,这么说,哥哥心里也会好想些!其实我哪是故意这么说,母亲的心事,也只有我一个人知晓吧!
往年的长假期间,通常都会外出旅行,今年却因为疫情的不可控,考虑外出风险太大,并没有安排旅行计划。国庆节那天正好是哥哥的生日,难得今年留在家里过节,更因为想让母亲有更多机会去享受亲情的温暖,问过哥哥那天并无其它安排以后,我就决定在家里做一桌饭菜为哥哥庆生。有些浪漫情怀又有些小资情调的哥哥,应该比较重视特殊日子的仪式感,对于我的提议当即欣然应允。哥哥与侄女儿都是特别嘴刁的人,就我这忽高忽低发挥极不稳定的厨艺,肯定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因此我也声明在先:烹饪水平有限,请予以理解!这顿饭吃的不是味口而是气氛,即便色香味不能达标,在家里吃饭可以慢慢吃慢慢喝慢慢聊,重要的就是一个随意随心。虽然我与哥哥性格差异,对待很多事情的想法却也能够不谋而合,更不用说母亲了,我才一说到国庆节计划吃这一顿饭,她已经笑逐颜开了。
中秋佳节的传统应是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可惜我自小对于月饼并不馋涎,更何况如今的月饼,眼花缭乱的包装与中西合璧的内容无不彰显着高尚与昂贵,商家所追求的也只是在哗众取宠中赚取利润吧?月饼不过是迎来送往的载体,而作为食品的本质,“好吃”是不是已经被忽略?当我打开一款冰淇淋月饼的时候,传统与新潮的冲撞毫无美感,我已彻底失去品尝月饼的欲望。月饼可以省略,这中秋的月色却不可忽视。夜深些,明亮的月光透过栏杆,投影在阳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站在这霜里,迎面还有凉爽的晚风。月下楼台的静谧中,看到冰轮光转星作伴,又有露台霜沾人凭栏,此情此景让人颇多感慨,人之一世,炎凉世界中最怕离乱,悲喜生涯里总是向往团圆。看月亮在寥阔夜空缓缓移动,总会看到孤独与清寂,时光悄然流转,日月星辰一直都在,这世上悲欢离合的故事却已百转千回。
静水微澜,工程师,长堰姑娘,石门媳妇。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