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印象黄陂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印象黄陂 >

猪油渣,滋养乡村岁月的舌尖美味

  • 2022-08-15 18:46:17
  • 来源:掌柜
  • 浏览:
  • 字体
我曾在过往的文字及聊天中提到南新集的“街”,或许,“街”的形象早已在人们的意象中固化,它至少应保持最起码的宽阔。是故,“印象人”在看到南新集“街”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明明是巷子。但,南新集,以及周边村湾的人,一直称它为“街”。
巷子也好,街也罢,这么一条南北穿越南新集,两列房屋相向而立,曾有着供销合作社、加工厂、油坊、食品(站)等日常生活补给场所的几百米长的道,让南新集真真切切地成为附近村湾的赶集地儿。
“咵咵”伯伯的肉铺位于街中地段,一张桌,一扇肉,一把刀,一杆秤,另加一根磨刀棍,便是那时乡村肉铺的标配。逢年过节,肉自是供不应求,甚至还得提前预订,而平常普日,则基本无人问津,每每此时,“咵咵”伯伯总是隔它多日,才在食品(站)内宰杀一头猪,摆上肉桌慢慢售卖。
对于文人雅士而言,不可居无竹,但对彼时农人而言,不可食无油——非菜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而是,猪油。那时农人,劳动强度大,没日没夜地干,只为那三五斗,每日伙食,无非田地自产,绝没有闲钱吃肉,至于自家喂养的鸡鸭猪等,俱用来换钱,哪里舍得吃,于是,日常调节,只能靠猪油。
吃油者众,而卖肉(油)的仅此一家,是故,众家都得提前跟“咵咵”伯伯打招呼,再杀猪时,把猪油给留着,队列就这么自自然然地排下来。轮到哪家,哪家自是欢天喜地,一如过年。
家里的陶制猪油罐,已经空了很久,每每炒菜,母亲只能望罐兴叹。父亲偶尔在母亲面前嘀咕两句,拖到了(故乡,农人长时间未沾大荤,称“拖到了”)。终于在某天,迎来“咵咵”伯伯的嘱咐——明天杀猪,猪油轮到你家了。
我跟在母亲身后,欢喜地跑到“咵咵”伯伯家,接过那一挂白花花、油乎乎的猪油。每每此时,母亲也会买上一个猪脚,煨上一罐与时令同步——或是萝卜,或是藕,或是葫芦——的汤,以解父亲的“拖到了”。
猪油被母亲洗净,三下五去二,切成大小、形状基本相同的块,一股脑倒进土灶大锅。我早早地坐在灶头,准备生火添柴,却被母亲赶到一旁,我在那儿急眼也没用,母亲终究怕毛躁毛躁的我,添柴过快,火候过猛,将猪油炼糊。
柴禾在灶内噼里啪啦,锅内的猪油也开始嗞嗞作响。未熟透的,还带着生腥味的油香,越过锅盖的缝隙,徐徐开来。那是,久违的味道。随着柴禾不断添加,猪油块在火与时间的加持下,慢慢缩小,上下翻花。那生腥味,也逐渐变淡变浅,渐而转变为一种弥久而厚重的醇香。
锅内,猪油块已变成紧缩的油渣,通体金黄,在油锅里畅游,就像我们这些在池塘游泳的小家伙们,一会儿缓缓狗刨,一会儿又翻个面,尽情仰泳……水当然玩不够,我却希望这些“油泳”的渣早早出锅。因为,含油量高啊。
知儿莫若母,母亲当然知道我的小心思。她拿出小碗,用锅铲舀出几个外脆里嫩的油渣,而后,又拿出玻璃糖罐,舀一点珍藏的砂糖洒在上面,再用筷子拌上几拌。接过碗的那一刻,我的眼中,再无其它。
送一块入嘴,立马就是一股香甜,甜味还在齿舌间萦绕,随着上下牙的咬合,脆脆的感觉立马从口腔传至耳膜,迅至五脏六腑。你以为,就这么结束?脆皮被咬破,刹那间,一股热浪喷薄而出,随之而来的,是软软的、嫩嫩的内里,汁油满嘴,好不畅快。
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对油炸食品好坏的评判,准则就是幼年吃油渣的口感,可终究食材不同,哪能吃出同样感觉。以至于,我对油炸食品基本没什么喜好。
我的油渣吃完,母亲还在灶台忙碌。脸盆置于灶台上,已装入半盆冷水,陶制猪油罐,立于水中,母亲一勺一勺地将猪油舀入罐中。锅内的油渣,更小了,母亲却不依不饶,执着地拿着锅铲,一遍遍地按压,乃至轻轻拍打,欲将油水榨干。
灶内的火还在徐徐燃着,锅内的油渣,已从脆皮蜕为脆壳,颜色也早已从之前的金黄,变得有些焦黑。至此,母亲才放弃压榨,将锅内些许猪油一点一点地舀进陶罐。此时的油渣,虽难看,甚至焦糊,但它依旧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或洒糖食之,或现炒辣椒,都是其时的舌尖盛宴。
在那个时候的我看来,与油渣齐名的,还有“连铁”,虽然,它只算是猪油的附属品。猪油有板油与花油,板油出油率高,但价格也贵,花油便宜,但出油率低,“连铁”,就是花油的附属。跟在母亲身后往“咵咵”伯伯家走时,我就像念咒语般在心里默念——花油,花油……
事实,往往如我所愿。如今想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花油便宜吧。拿回家的网状花油,母亲第一时间取下“连铁”,洗净,切成薄片,加入淀粉混合均匀,而后在大火、高温菜油中爆炒,最后加入青椒,一气呵成。美味,如此简单。美味,在那个年代,也如此不易。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健康,越来越多的人,在专家的建议下,极少吃猪油,甚至不吃猪油。那年,孩子出生,母亲远离故土,来带她最小的孙子,其时,我已经不吃猪油,家里当然也不会备猪油。
孩子稍大后,母亲回归故土。在我某次归家时,家人提及母亲归故后,向他们“投诉”,说(在我这儿)没猪油吃。我不曾问母亲,也没有向她解释。只是,这“投诉”自此便成为我内心之痛,再以后,这“投诉”,也永远无法弥补。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