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印象黄陂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印象黄陂 >

滠水农夫:惊梦,我险些成了“二舅”

  • 2022-08-09 19:52:18
  • 来源:滠水农夫
  • 浏览:
  • 字体
最近,有个视频刷疯了互联网,“二舅”火爆起来,我脑海里也不时闪现二舅的影子。这则视频之所以引发大家共情,关键在真实,切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体验。很多人感慨,“我们就是二舅,二舅就是我们。我们和二舅之间的距离,只是屁股上少打了四针。”更有人指出,“人人都赞美二舅,但人人不想做二舅;人人都咒骂周劼,但人人都想做周劼。”
很多人在品味二舅的苦难时,总有那么点小确幸:幸亏我没有活成二舅。同样我也相信,被外甥称为第二快乐的二舅从心底并不希望活成现在的样子。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苦难的人,才懂得苦难并不是用来回味的,而是用来遗忘的,正如伤疤并不是用来展示的,而是应该隐藏的。二舅之所以“从不回头看”,并非生性洒脱,而是往事不堪回首,只有通过遗忘,才能获得心灵的安宁。
回首我的人生过往,似乎有无数个二舅的身影如影随行,甚至在一次午夜惊醒,突然意识到自己也险些成了二舅。其实,我们这些出身社会底层的普通人,是很容易活成二舅的。我出生农家,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辈子只熟悉泥土和庄稼。勤扒苦做是他们唯一的本钱,虽然能够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但说要有什么辉煌的梦想估计他们也不曾想过。
出生在这样的农家,我自然和大多数农村的孩子一样,从小放养长大。我性格比较“秀气”,不像一般男孩顽皮贪玩,因而在学习上显示出优势,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当时教我们的黄校长对包括我在内的几个成绩好的同学特别偏爱,夸我们是考大学的好苗子。
初中的时候,有一次我被学校推荐,参加了滠口片区的作文竞赛,这个消息不知怎么在村里传开了,引来男男女女无数羡慕的眼神,似乎我成了他们心目中未来的大学生。那时候村里放电影《人生》,高加林的故事打动了无数农村青年的心,也使懵懂之中的我留下了跳农门的印象。
懵懂之中,我初中毕业了,没有考上普高,就去读了武湖职高。武湖职高读书生涯是我人生启蒙的起点,也是我灵魂真正成长的开始,虽然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精神非常充实。现在回想起来,那样的青葱岁月也许是我人生最闪光的时刻,有迷茫、有憧憬、有痛苦、有奋斗,还有纯真友谊的滋润。既有年轻人的浪漫遐想,更有现实残酷打击下的骤然成长。
高中毕业,我遇到人生第一个巨大磨难,险些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受两个复读生的诬陷,我的录取通知书迟迟不能下达,老家巴交的父亲央告无门,受尽冷眼,而我则在梦魇中度日如年,还得了一场大病。好在通过亲戚介绍,得到对口大学杨老师的热情帮助,他抱打不平,为我洗清冤屈,让我获得上大学的机会。磨难中,我第一次认识了社会,认识了形形色色的嘴脸,更要感谢在我人生关键时刻无私帮助我的“贵人”,以及支持我的亲人和朋友。
到大学报到时,已经开学一月有余,那两个同班的复读生带着异样的眼光看我,而我只能把仇恨埋在心底。以后的三年,我和他们同在一个班级学习,同住一个寝室生活,这样的日子既憋屈,又无奈,而且还要面对他们或明或暗怂恿别人对我的孤立打击。有苦无处诉,我几乎每天在痛苦压抑中度过,原本还算开朗的性格,慢慢变得孤僻。人常说大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而我的大学时光饱含苦涩,这种无法祛除的苦涩一直延续至今。
命运中更大的劫难,在大学毕业后向我迎面扑来。那时已不实行分配工作,而是双向选择,所谓双向选择,说来好听,实质就是靠关系找接收单位,对于我这样世代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本是没有什么后台关系可找的,但也许是冥冥中上苍的垂青,使我又遇到了人生中的另一个“贵人”,他就是我远在东北曾经断绝数十年联系的伯父。
说是伯父,但严格意义上却与我们家不存在血缘关系,因为这位伯父是父亲继父的外甥。当年父亲的继父在世的时候曾经往来,但父亲的继父在60年代就去世了,其后不几年,我的祖母——也就是父亲的母亲——也去世了,就剩(我的)父亲孤身一人,其时还不到20岁,自然就音信断绝不再往来。
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80年代,伯父的母亲在东北去世,生前遗嘱叶落归根,于是伯父重归故土,将其母亲安葬在我继祖父、祖母坟侧。那次回乡,伯父听说我读书很好,上了大学,很高兴,就留下通讯地址,让我与他联系。在大学期间我经常给伯父写信,报告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也常常得到伯父的来信勉励。
毕业后,为了工作的事,我自然写信找伯父帮助。伯父远在东北,就介绍我去找省里的一位领导,这位领导又把我推荐到某市直单位。那时,我虽说是一个毕业的大学生,实则满身土气,不谙世事,我拿着介绍信到处找那家市直单位的领导,那位领导着实难找,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只匆匆看了一下介绍信,就叫我回家等消息。我就只有傻傻地回家等待。
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消息,我只得硬着头皮再去找那位领导,这次领导做出语重心长的样子对我说:“你们年轻人应该自己到社会上去闯荡,我的两个孩子就没有靠父母的关系,现在不是也做得很好。”这番话对于像我这样老实巴交的农家子弟来说,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初出茅庐的农民子弟怎能悟出其中的道道,我一遍又一遍徒劳无功地求人,而对方始终都没有确切消息。随着时间流逝,我总不能在家干等,还得出去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回想起来,那两年打工生涯是我人生中最丰富的经历,甚至超过其后几十年的总和。我在书店当过售货员,炎热的夏季只能在书店阁楼过夜;还去小作坊清洗过塑料瓶,数九寒天将手浸泡在刺骨冰水里;有一次,我还参加了养殖场的招聘,差点去外地偏远湖区养螃蟹。
为了找工作,我几次交钱给黑中介,后来才知道全是骗人的,最后那个黑中介老板说,没有其它工作可做,但可以到他们那里上班,于是我又到黑中介上了几天班。一天,老板又开始骗一个前来求职的年轻人,眼看他就要上当,我实在不忍心,便乘他出来上厕所的机会,悄悄尾随其后告诉他真相,叫他不要上当。这样昧良心坑人的事我自然做不下去。
两个姨妈看我工作无着落,着实可怜,便商量她们出点钱找关系,让我到大队的小学去做代课老师,此事虽未实现,但我从心底感激亲人在困顿时刻对我骨肉连心的挂怀。我在外边胡乱找了一番工作,也没有找到正经合适的事做,真切体会到谋生不易,生存艰难,社会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最后,通过亲戚介绍,我在一家小餐厅放音乐,聊以落脚。
在这里我见识了老板的粗暴,动辄对服务员喝斥,也见识了老板娘的尖酸刻薄,对包括我在内打工仔、打工妹的讥讽。还有那些可怜的打工妹,有的自甘堕落,有的学着老板娘的腔调,似乎自己是高等奴才,还有背井离乡从外省农村来的小姑娘,一众人都可以欺负她,而她自己也似乎麻木了。在这污秽之地,我竟也碰到一位心地纯洁的姑娘,给我漫长苦闷生活以慰藉,成了我牢狱般生涯的一丝亮色。
整整两年后,转机终于来临,我的人生从此走向正常而又平庸的道路。但我永远忘不了那两年时光,与其说是上苍对我的磨砺,不如说是我整个人生中最触目惊心的一次社会体察。我时常想把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写下来,却始终难以启笔,因为我知道在内心深处是不愿回首这段过往的,就如二舅的“从不回头看”,往事太真切、太残酷,实在不堪回首。
我时常想,如果没有跨过这两次人生的重大劫难,现在的我会是怎么样子?其实,类似于我这样出生农村的青年,他们的命运轨迹实在是显而易见。比如我的一个发小,读书很好,上了普高,但没考上大学,但他志向不小,人又肯奔,先是在外做生意,开始似乎很红火,但不久就听说破产。于是回到家里,搞牛蛙养殖,希望借此发家致富,一个白面书生顶着日晒雨淋在野外辛苦劳作,但几年下来,也赚不到钱。
最后年龄也大了,钱也没攒下,在家里人帮助下娶了个外地媳妇,已然泯如众人,回归到普通农民的生活。还有村里的一个学弟,与我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在外打拼了几年,最后还是回到村子,和其父一起做生意。另有一学弟,情况就更糟,大学毕业后到南方打工,竟被一黑工厂绑架成奴工,后经家人多方营救才得以解脱回乡,现在家乡打工为生。他们其实就是我的另一面,我只是无数个我中幸运逃脱的那一个。
现在我为自己没活成他们的样子而庆幸,这种感觉如同大家看到二舅的故事而产生的侥幸感。然而,作为农民的儿子,我更感到一种深沉的悲哀,我愿他们都不要活成今天的样子,还是如当年那样有朝气、有理想、有信心、有奔头。正是:曾经荫庇跃龙门,亦费周折列中行。即便此身常碌碌,换得人间一般平。
滠水农夫,黄陂人,70后,出身滠水边农家,在武汉工作,热爱家乡、热爱黄陂,喜好黄陂人文掌故,愿结交家乡志趣贤达之士。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