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暖阳初升,又值周末,出去溜达一圈,正是好时候。走在城市之中,偶遇城中夹缝里面的菜地,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曾经每天都要跟泥土打交道,当年对农事深恶痛绝,渴望有朝一日能跳出农门。后来参加工作,虽然身在乡镇,但终于甩掉腿上的泥巴,不必在田地里辛苦劳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再见菜地,却又没来由的亲切,自己都觉得好笑。
中国人自古对土地爱得深沉,无论何时何地——对种菜的热爱都深入到了我们的骨髓,哪怕身处异国他乡,中国人都能想方设法带去老家的种子,让它们在那里生根发芽,长成绿色蔬菜瓜果,抚慰在外游子的胃肠。至今记得有一篇报道,华人把菜种到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好在这个大学以开放与鼓励的姿态迎接与拥抱了来自中国的青菜。
好吧,回到今天早晨的菜地吧!阳光照着菜地,有小白菜、白萝卜、大蒜苗、南瓜、包菜、大白菜……一垄垄、一行行,绿油油、亮晶晶,整整齐齐,朝气蓬勃地展现在阳光下,并没有因为生在夹缝之中就一蹶不振,迎着光,迎着风,有点招摇,但更多的是妖娆。
好看的青菜让人感动,不禁流下了眼泪。也许有人会说我矫情,悲春伤秋是文人墨客的事,我不是文人墨客,只是个普通人,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泪点。地里的青菜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我童年时代的生活。
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些青菜我想到童年时代的两个场景。这些场景曾反复在我的梦中出现。小时候,因为父亲是工人,姐姐从小被带到城市生活,我与母亲留守在农村,家里还有三四亩水田,每年两个农忙时节,“不栽五一秧”“不栽八一秧”,在这个最忙的时候,我虽然年幼,但仍然是干农活的主力军,插秧、割谷、抱谷……
因为没有男劳动力,所以还要跟别人换工(就是我们给别人插秧,换别人跟我家耕田),有时实在换不开,我们母女只能亲自上阵,我站在耙上,母亲在田里赶牛,牛也可怜,农忙时节歇人不歇牛,此时此刻牛也累趴了,对于男人它还怕,对于女人,它横下一条心,头一摆,屁股一甩,就把脖颈上的牛锁头卸在一边,歪在水田里,母亲用鞭子抽打它,可是任你抽打,它都不起来,红着眼睛看着我们,我们母女一身泥浆,牛与人就这样对视着,都无可奈何……
在梦中经常出现的另一个场景是在老家做饭。母亲的拿手菜是煎豆腐,早年生活中吃的菜都是自己种的,偶尔改善生活,就是走街串巷挑着叫卖的豆腐,是我们爱吃的美食,时至今日,我依旧爱吃豆腐,尽管豆腐已经不是当日的土灶豆腐,少了烟火味,但我仍是念念不忘。
先将铁锅烧热,母亲舀了一勺自家打的菜油,黄亮亮的菜油沿着锅边慢慢流到锅底,不一会就冒起油烟,将切成厚方块的豆腐放进锅中,发出“哧拉”的声音,我在灶下添火,火苗从灶口出来,舔着我的小手,映着我的脸通红,母亲将豆腐两面煎得金黄,舀一碗清水倒进锅中,不一会儿,锅中发出“咕咕嘟嘟”的声音,是食物的召唤,是满心的等待与欢喜,是永生难忘的记忆……
后来母亲到了城市之中生活,但仍然辛苦劳作,她见缝插针开垦了很多菜地,每天乐不思蜀,种菜卖菜,泥腿子也能跟城市人讨价还价了。我们都反对她的这个事业,觉得辛苦一生,就该享受一下生活,可农民的本分,沁入血液中的勤劳让温和善良的老人也变得固执,一如当初的人牛对峙,我们也无可奈何,只能默不作声。
而今,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快两年,在2018年12月12日这个举国欢购的日子魂归故里,临走还不忘她的菜地,辛勤一生的人终究是离不开土地,尘归尘,土归土,母亲也终是化为了一捧泥土,与她挚爱的土地合为一体,不可分割!带着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让我对卖菜的人总有一种情怀,有时卖菜的老人狡黠地算计我一下,我也从不在意,假装不知道,因为我也曾经有一个喜爱种菜卖菜的母亲,看到了他们,就想起了母亲,想起了童年时代的生活。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几千年前,炎黄子孙刀耕火种开拓了华夏文明,历经千年,我们虽然已经走向了康庄大道,但对土地的热爱早已深入骨髓,不肯磨灭。外国人不爱种菜,却喜欢开着房车到处旅行,是贴近自然。而我总想,中国人爱种菜,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
爱土地,是爱家人;爱土地,是爱自然;爱土地,就是爱生活,是对美好生活一份热忱忱的期待。城市之中的菜地不仅抚慰我的中国胃,也抚慰了我的心灵深处。就像我的一首小诗中写道:一点桃花两点梨,风吹雾散现云移。偶闻犬吠三四声,且坐溪头听鸟啼。这是我乡下偶得的一首不才之作,在我们内心深处,总留有一处清净之地,就像这青菜沉静、生气、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韩紫玲,王家河街建中小学教师,真挚,淡然,质朴。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