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美的,但是最美的春天在桃源。这是一首歌,一首映象桃源的春天之歌:
灿烂的桃花扮靓了桃源
如茵的绿草长满了山坡
娇艳的野花洋溢着春意
汨汨的山泉依然向你不停地诉说
朵朵花红掩朝霞
如勾新月挂亭角
山中岁月静好
一盏春茶话南北
映象桃源的春天来了。不是喧烂,依然是安静。依然是慢生活的品味。也有南山无言的历史的厚重和静穆。当然桃源的春天得有桃花,但桃花的要旨也在一个静字。许多时候,静是一种无法抵达的理想。而现代人又是生活在快节奏和焦虑之中,我们骨子里渴望的其实是心灵的安宁。
桃源的春天其实早就来了,它是武汉市乃至湖北省最美丽的休闲农庄之一。实际上更能代表新农村的发展变化。
这里是另一种日常生活。随意,艺术,又乡土味非常浓,但是又足以让你颠覆对乡土的那种不是贫瘠就是暴发户的偏见。在桃源的每一个人,都会濡染它的那份气质。在这里,我们可以随处看到名家的题字,或长廊,或木楼的横楣,或大门两侧,或池畔,或石径,一种气息不只是扑面而来,而是将你笼罩,使你置身于一个不知不觉的强大气场之中。
从前进桃源的一段水泥路不怎么平整,近年刷黑变成崭新的柏油路了。立春去的时候,薄雾轻笼着桃源还未完全撩开,长廊临水仿若几个世纪了,五柳池畔陶公好像刚刚坐过,起身离开。金阳银月值守着山林岁月的安稳。湖中依岸的一对小船在初露的金阳中仿佛一幅油画,这油画中的小船仿佛在古意中微漾。沿石径过干砌垒造的石门,其名南山拱秀,门里是桃之夭夭,落霞一片,若你夜宿桃花前的山中木楼,你会知道桃花绽放的纵是桃园结义的豪放,纵是三生三世的缠绵婉约,亦或是桃花源记中的自在世界,你推开窗来,山清月朗,你会知道那桃花都只是静静的燃烧,是清幽又开阔的喜悦。
过石门,向茶园,小径蜿蜒,一垄垄的茶树绿意披坡。你可以见到明前新茶在采茶女的指尖采撷,馥郁清芬,采茶女的歌声,飘栖于茶枝之上。目光越过茶园,就会看到茶园与山林结合部有一亭曰“惠风亭”,亭前流水潺潺,是主人有心营造的“曲水流觞”微景观。进竹林向南山溯其源,一泉如镜,躬身自照,一方静悠世界中,人清丽了不少,所以曰“南山不老泉”。亭间有坐,桌上有茶,阳光筛在茶具上,一盏“木兰红”茶,端在手中细看,色泽醇亮。一人品茶,品的不是静,内心可能五味杂陈也可能是孤寂,所以静不是孤独,它是自在的充盈的,就象“木兰红”茶,有三二知已品味,足矣。小杯端起之时,万事放下与山水同在。此山水相依,花树相生,亭台相错,诗茶相伴天人合一之道。难怪此地被桃源主人喻为不思进取之地,其实是谓其为进入生命顿悟之境也。
“品茗聆曲谁陶醉人间仙境,把盏征歌我悠游世外桃源。”这是熊召政主席为映象桃源撰写的一副对联,它悬于五柳池畔主别墅楼大门的两侧。还有池畔坡上邀月楼门柱上,有一幅大气浪漫、情怀洋溢的对联:“邀清风明月入我盏中酿酒百斗,借绿水青山来吾笔下成诗千行”。这是国学家陈伯安先生的感谓。当然,静是一种自足的空间,正如一张纸的静寂中有文人墨客笔走龙蛇的精神气象,汪洋恣肆的胸中丘壑。
这里曾是学农基地,是废弃的中学,还有魏家山上的古寨上风霜雕刻的斑驳历史,它们有过多少的故事现在也都是春天的故事,有过多少遗忘现在也都是让人不忘亦或是坐忘。
这里也是花的世界,不是大幅的色彩的汹涌,而是星星点点,是你在山林间的不期而遇,随心随意,又兴味悠然。我看见紫藤,李白诗云:“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是也。暮春时节,但见一串串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灰褐色的枝蔓如龙蛇般蜿蜒。此花入画极好:色彩明艳绚烂,而枝蔓却又极有精神风骨。
这里还有樱花、杏花、李花、桃花、兰花、猕猴桃花……,它们盛开在春天的桃源里,它们是天姿国色也是山野村姑,在山道边、池塘边、木楼前、树林间。她们伴你走过一段好汉坡,再走一道姑娘坡,傍晚时分,陶庄主有时会陪客人散步,然后用浑厚的男中音唱上一曲《英雄上马的地方》,把它唱给天地、唱给自然山水听,也唱给那些花儿听。
鸿渐堂的大厅里,是书法名家的沙龙。耳濡目染的次数多了,陶庄主也提笔写起了字,他最喜欢写的两个字是吉祥。他会把它的神韵表达出来,照在微信里,在桃源群里给艺术家朋友们送“吉祥”。在他营造的这个梦工场中,他也是梦中之梦,用一生去喜欢艺术,去思考,去与艺术家、企业家对饮谈古今,把盏论禅宗,然后自己也就自然满身墨香,禅茶一味了。
“我的灵魂,不在喧嚣的红尘,而在宁静的深山。”这是董宏猷主席写过的一句话。当你能够体会山之韵,水之味,茶之香,人之真的时候,你已经找到了安放自己的灵魂的地方。我们或许没有太多时间走向远方,但眼前的所在,就是精神的远方。
映象桃源的夏天
武汉的夏天是热腾腾的,热得你只想找个荫凉的地方。如果有一个避暑山庄,会是最好的选择。而在黄陂北乡的太阳湖畔,就有这样的一个好去处。这里是真正森林环抱的世界,清凉、神秘、山光日影中还真有着一种世外桃源的隐逸感觉,五柳池边吹拂着魏晋之风,枕着流过茶园的溪水遐思,有萤火虫点亮的梦境,亭台楼阁上的煮茶论道,处处都是风景。
夏天的映象桃源是清幽而自得的,满眼的绿色和负氧离子带给你爽心的凉意,坐在沧浪亭里,品一盏木兰红茶,观五柳池里不时漾动的水波,魏家山古城墙上拂来的风,让人感到一种历史的沧桑,而人生难得的清寂,只在于此刻,只属于此刻灵魂的安静。
沧浪亭是一年前新添的,它在池的那边与耕读人家主楼相望,另一边的魏家山上的城墙则是清代防守“长毛”的工事,抬眼望去,有那么一瞬,耳畔隐约会传来兵器的碰撞声,仿佛远古的战事浮现。当然这只是风烟俱静后的怀想,所有的功名尘土不过是一盏茶中的谈资,携 三两好友于此坐而论道,把世界放在一边,或者把世界说给山风听,不亦乐乎?
风景的意义不是走过,而是留下。映象桃源始终是陶德峰的梦想,在八十年代末,他还是乡村青年,他的第一篇论文就是对贫穷落后家乡如何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坚持青山绿水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那个时候起就决定了他的一生。作为黄陂文化休闲旅游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他经历过许多的磨砺和成长,就象一棵扎根山顶的树,用自己的坚持改变着家乡的面貌。
另一种意义的留下,不只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宾至如归。想想吧:茶园、青黛色的群山、倾泻进池水中的繁星、松涛,萤火虫的小夜曲,明月与清泉,桑葚酒、猕猴桃酒,陶渊明和王维的对饮,然后俞伯牙的茅屋和王维的竹舍象海市蜃楼一样消逝,只有竹林中的别墅,和鸿渐堂中的挥毫者款款落笔,月亮将一枚闪亮的印章静静地盖在山脊上。
著名作家董宏猷老师在这里留下了不少诗篇,有一首这样写:“谁种春色南山下,五柳池水映朝霞,群山环抱茶香我,江湖雅集情开闸,举杯酒酣月宫桂,挥毫墨醉木兰花,翩翩嫦娥变橘子,且将桃源作娘家。”且将桃源作娘家,说的是嫦娥或者橘子,其实作家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把这里当作故乡的呢?从春到夏,或者冬去春来,厚厚的得到全国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就是在这里完成的,这里给了他创作的灵感,有一篇《桃源梦》中就有很多元素说的正是映象桃源的夏天。
映像桃源的夏天,阳光如同重金属打在重重叠叠的绿色上,紫金、亮白、灰绿,异彩纷呈。山林之下是茶园,茶园之下是池水,池畔是亲水平台,台的那边是一线长廊,廊边有刻着归去来兮的奇石,石边往出口处是长长的夹道而生的猕猴桃藤架,菜园里卧着的南瓜,还有鸿渐堂外墙上的爬墙虎,一切自然随意,一切看起来又是匠心独运。是的,站在邀月楼看整座桃源,与站在亲水长廊看整座桃源,是不一样的,它们有一种360度无死角的美感,但不论怎么看,它的气质是独特的,是不一样的。
有许多地方去过一次就不会再去了。有的茶尝过三遍就尝出水的味道,但是有的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召唤。
曾经,在桃源,我听过一次夏天的雨,在半山上的木楼里隔着百叶窗,雨说来就来,一会儿南山就看不到了,它不是巴山夜雨的愁绪,而是大弦嘈嘈的明快和急切,树木如波浪在雨雾中起伏,或急或缓的雨势,象一支钢琴曲,雨打树叶,雨水敲响欢快的溪流,雨滴在五柳池中跳舞,每一棵树,每一片树叶都是合奏者,它们在回应,在吟唱,在谱写一支雨中山野的交响曲。
雨水洗过后,山野闪亮亮的。那边的山还在云蒸霞蔚,这里的溪水更胖了,此时,出来随意走走,那些鸟也开始此起彼伏地唱歌,空气中弥漫着的清新气息,让我感觉是回到了江南,回到儿时的乡间,青石板砌成的小径蜿蜓曲折,两旁的树木花草都在打开身体舒展呼吸,头顶不时掠过几个小鸟,南山不老泉掩映在一片竹林下---这让我想起远方的老家,还有掩映故乡老屋的那一片竹林。在五柳池畔的木质栅栏非常有质感,新铺设的木质亲水栈道上,踏上的每一步都是轻盈的,让人忍不住想惦起脚尖跳上一跳,轻轻依靠在栏栅上,看着池中倒映的自己,仿佛身在仙境。池水清澈,坐上小木船,泛于池水,停住浆,仿佛时间不再划动,仿佛我们还是少年。
夜色降临,星辰如钻,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桃源了;有的架上望远镜,遥看银汉迢迢;有的带上手电筒,在寻找阵阵蛙声和虫鸣的来处和秘密,这里是孩子们进行野外观察的自然课堂;也有的在亲水长廊置一帐篷,看流星飞过,守着心中的愿景。
我想,世间万物,最美的从来都不只是风景,而是一种浸润其中的文化,是存在于其中的人。从前,这里是一所废弃的山区中学,曾经出过高考状元,现在它是趣味读书会、高端笔会、小型音乐会的场所,也是茶艺茶道品鉴会、精英交流论坛、养生休闲、美食沙龙等活动的理想之处。
夏天的桃源,不是人世的匆忙,而是一种诗意的慢生活,流星可以缓慢地划过天空,一种心情可以在键盘上敲出来,我无非是说:人可以不在江湖,但必须心存山水。
映象桃源的秋天
作家周涛说过:城市是我们的住宅,自然则是我们的庭院。确实,从武汉市这座大宅子到映象桃源这小座庭院则是一次散步,一次闲庭信步,一个回归自然、回归心灵的旅程。
这是一次秋天的散步,从市区到桃源车程一个小时,从黄陂城区到桃源三十分钟,从石门到桃源,桃源的主人用了他半辈子的时间。这是一个少年乡村梦的缘起之地,也是同一个中年人乡村梦的圆梦之所。它是对陶渊明乌托邦的诗意的穿越,也是人们休闲生活中大自然与心灵的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
这是一次秋天的散步。秋天的平静中洋溢着热烈,一方池塘把一方天地映得色彩纷呈,这是一种寂静的轰轰烈烈。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是随意的,在秋光里都有一种端庄肃穆,它们丰富灿烂,恰到好处。这里山茶花漫山遍野、猕猴桃的叶子黄了,爬墙虎从二楼墙壁纵横下来,红山果、紫山果林子里随处可摘,蜜蜂嘤嗡、蝴蝶殷勤、曲径通幽……。同一个人在山野散步,从少年走到中年,从山间土屋走到山间别墅,他用半辈子的时间,走到人生恰到好处的秋天。这样的秋天是经历过很多的,金色的阳光和严霜,成功、永不言败和一言难尽,多层次的,丰富的,同时也是开朗的。这里的山居生活是随意的,又是园林化的,所有的景物都是一种精心的自然。
木兰天池在映象桃源的旁边,映像桃源所在地的魏家山上有太平天国的古寨遗址。这里也曾经是苏区闭塞山中的一所废弃中学。那时候,四季在废园中写诗,云在读。现在的桃源一步一景,景有更多的野气,如好的书法有更多的浑然天成。这里是文化人办沙龙、都市人做山中宰相的一个地方,是作家闭关写书的一个最好的去处,这是另一种境地,面对的是书卷,是各种书画的真迹,在这里开门见山,你面对的是山林,面对大自然馈赠的一方天地,面对的是人与自然的哲学的关系,面对整个森林的安静,面对它上面墨玉的天空亮的星星,面对这些,在它的半山木屋中的品茗望月是一种低调的奢华。
这是 “一个让人不思进取的地方”,说这话的人还是有一些自得的调侃,这是在说它的吸引力。在这里意味着一种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者说是一种生活理想。这是另一个世界,慢的生活,现代人的都市病,那种焦虑,那种物质的追求,名利的追求,暂时都可以放弃。这是另一个世界,山野、星空、茶香、书法,在艺术之境中,你也只有此刻及永恒。
记得苏东坡写过几句话:“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东坡写这样的富于个性的既洒脱又失意,既泰然又不由内心激烈的句子,是没有到“不思进取”这个程度。苏子是在现实中没有达到的,在山林中去呼喊,去寻求。相对来说,这里的生态不是苏子的大江东去,要柔和的多,要自然得多,也安静的多。它是一个让人静下来沉思的地方,是一个忘忧的地方,是一个慢慢沉淀自己的地方,是一个在茶香中无言品味甘苦自知而无需言的地方。
一个人在秋天桃源的亲水长廊里随意走着,或者是三二知己,在半山木屋中品茶,眼前一场秋雨,山风微寒,雨雾迷濛,山间流入五柳池中每一条溪流都是欢快的,如思绪般绵长。池中的水雾升腾,这一方小小的池塘不仅有五棵柳树,不仅有魏家山,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颗天容地载的心。
映象桃源的冬天
《桃花源记》写的是春天,桃林那个时候最美,寻的过程也是无心插柳,是春天的漫游。武陵人也只是找到过一次桃花源,好在可遇不可求的梦被记录了下来。
其实,冬天不必采菊不必种豆,陶渊明完全可以歇下来想一下冬天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
也许太冷,通往乌托邦的溪流冻住了,如果找不到又不能回去的话,那个时候的晓风残月就不是什么诗意而是要命的凄凉。
陶渊明不会太在意乌托邦的不可抵达。恰恰相反,乌托邦是存在的,是你只要愿意就能够抵达的所在。就象穿越千年来到你面前的映象桃源,是现实的、客观的、梦一般的存在。
它有四季的更迭,变与不变,它与世界的距离恰到好处,还有在群山中的卓然不同。
十一月的一个周末,我们开车去桃源,去摘爬在长长拱门通道上成熟的猕猴桃,似乎迟了点,去山里看梅花,又似乎早了点。但是忙碌和自顾不暇不是遮蔽情怀的理由,到真正森林中度假也不只是把自己暂时安放在那里,而是心灵需要的一个处所,一种召唤。它一直存在,一直在向你敞开它的怀抱。
它确实是一个怀抱。是一个小盆地,一个聚宝盆,把山光日月的精华聚拢过来。
山里的冬天应该比城区低2度不止,但是我来的时候,阳光格外精神,四面的山围起来象一个自然形成的大院子,没有北面漏过来的风,阳光就那样安静地自足地照在你的身上,照在万物身上。上面的远山是青黛色的,一直淡在云雾里。而眼前,南山的千万棵不老松是苍翠的,西面山坳里的茶园是青翠的,山坡上的迎春满身流淌着翠绿的生机,不知道冬之已至,也仿佛是在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不是酸酸的在无言地说,而是自己就活成了春天。山林中星星点点的茶花也在开,那样一种白,大方、生机勃勃,既养眼又养心。我在环五柳池的亲水长廊中漫步的时候,一边是池水,一边是山壁,大自然冬天的细节就这样向我展开。当然,山坡上也有一些杂在其间的不显眼的落叶乔木,他们是少数应节令的植物也就是说,冬天来了,也黄一下叶子,意思一下,不然在这些植物的身上,冬天就没有存在感了。
冬天的太阳固然很好,而冬天的雾是降到人间的仙境。在这里,雾就象你熟悉又喜欢的一只乖巧的猫一样,说来就来,是把桃源认作家园了。事实上,仅仅在离此两公里处就是木兰天池、就是黄陂的第二大水系梅院泥水库,雾从那里,从映象桃源看则是轻轻的从北面爬过来,又蹑足停在半山间,或者五柳池上,这是闲云。野鹤则是耕读人家、邀月楼前、或者鸿渐堂里围炉夜话的诗人墨客。
不同于黄鹤楼里留下一首诗黄鹤就一去不复返了的孤独。这里是闲云布置好兰亭会场,然后野鹤们三三两两从各地来度一个个文艺的周末,这是闲云野鹤们的自足而自在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冬天不是单调的,而是丰富的,不是枯黄的,而是生机勃勃多姿多采的,一个干净的世界。我喜欢这个冬天的傍晚,云变成了雾、雾变成了霭、而暮色四合,梦幻般的红灯笼会高高低低地亮起,把整个桃源勾勒得海市蜃楼般美好。
今年的最后一天,终于下雪了,下得恰到好处,不象去年的雪灾把山里的路封了。雪和我一样是晚上来的桃源,在鸿渐堂外看,桃源比平时更深,更寂静。整个一个冰晶世界,雪静静地把屋檐外侧的半边灯笼染白。鸿渐堂里炭火燃起来,这是围炉夜话的时刻。外面的世界太冷了,只有一个地方,几个一起说话的人是温暖的。这个地方在桃源,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个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刻:一个冷的白色世界中的温暖。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