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担,农村挑担子常用的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形似扁担,不同的是用铁皮包着两端,两头尖,中间圆,略带弧形。一般用桑树等硬质而又有韧性、且较直的木料做成。常常用于挑柴禾、稻捆、麦捆等。
“冲担”,顾名思义,拿在手上,像战士冲锋的武器。农村人骂人时,常说“老子一冲担捣死你”,这个“捣”是“刺”的意思。在我的记忆中,还没看到真用冲担捣死人的,但那尖尖的样子,却始终印象深刻,抹之不去。
说起“冲担”,城里人也许感到陌生,在我们监利,监南人就很少用,但它在监北农村,却是农民从事生产劳动时,最常用的简单工具之一。
冲担虽然和扁担的功能差不多,但它和扁担相比,还有另外一大优势,那就是担子挑在肩上,离地面较高,避免了拖着或压着还没收割的庄稼。
记得当年,高中毕业的我,回乡务农,跟着一群大人们挑谷子。学着大人们的样子,也是先扎进一头,用右臂托起。但后面的谷梱子随之翻转,穗粒垂下,不像其他人那样与地面平行。扎进前面的梱子后,手臂无力托起,只能将冲担一端放在肩上,借助后面梱子的重力,再托起前面。这种凭蛮力的动作叫“挖乌龟”,没技巧或是臂力不足的人才使用。
使用冲担,有很高的技巧,初次使用者,因没掌握使用“要领”,显得非常吃力,很难把一百多斤的两捆稻麦用手臂的力量放在肩上挑回家。
冲担使用得当,会借力打力的人,再沉重的担子,也能轻松地挑在肩上。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挑不上肩,还会闪了腰,甚至把梱扎好了的担子挑散。
冲担一般是挑低矮的成梱的担子。使用时,先将冲担的一头尖角扎进一梱物件的正中间,然后用右臂托起,左手压住空着的一端,使用一股冲劲,扎进叧一梱。这时候,要尽快将右臂滑向冲担的中间,并以此为轴心。与此同时,左肘子抵着腰窝,左小臂用力顺势上扬,右后头的物件就会下坠。借助下坠时的惯性力,将前头物件挑起,平担于胸部。然后再稳住担子,双臂用力,一晃一晃地向上举起,身体同时向下略蹲,迅速转身,将担子放在肩上。整个过程,一气哈成,否则,就难以挑上肩。沉重的担子(一般都在百斤左右)挑在肩上,走在泥泞的稻田中或是阡陌的小路上,冲担会因柔软的韧劲,有规律地上下抖动。那种荡悠悠的感觉,既减少了担子对肩膀的压力,又极像催人奋进的号子,有节奏地碎步前行。
使用冲担挑担子,一个肩膀挑久了,就要换另外一个肩膀挑,但又不能歇下来,甚至连脚步也不能停,那就要用技巧了。挑担者双手后握,把住冲担,头部稍稍低下,借助旋转冲担之力,左右肩膀就完成了重力的交接,负重过的那只肩膀得以暂时休息。长期肩挑背扛的农民,左右肩膀上有着相同的老茧。
换肩对肩椎也是一种保护,长期用一个肩膀挑担子的人,总喊颈脖痛,那就是肩椎炎的症状,是因为一侧肩膀长期受压,造成肩椎变形,诱发的疾病。
重重的担子压在肩上,切不可大步流星地行走。如若步子迈的过大,双腿受力不均,极易闪了腰。你只要仔细观察挑担子行走的人,他们一般都是小碎步,有点像穿和服的日本女人一样,步幅小频率快。
呼吸也很重要,一幅重担压在肩上,时间久了,体力消耗极大,不免呼吸急促,有点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一般人都会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这样,既能吸进充足的新鲜空气,也能快速地排出二氧化碳,保证心肺供气正常、避免肌体耐力下降。有些不会呼吸的人,便张着嘴吸气,也张着嘴吐气,往往感觉舌干口渴,气喘吁吁。这样吸入的空气没经过鼻腔过滤,连灰尘一起吸入肺中,对肺部极其不利。
用冲担挑担子,一般都是夏秋之交的丰收季节。这时候气温较高,高强度的劳动,会使人汗水淋漓。为了避免汗水流到眼睛里,多数人都会之手腕上或者脖子上,缠一条毛巾,时不时地擦一下脸颊和额头上如豆粒般滚落的汗水。
达到目的地后,卸担子也并不是一丢了之,而是先将一头的捆子向下放在地上,拔出冲担,然后转身,将另一头捆子放子先前捆子上,再拔出来,以节省占地空间。然后长长地舒一口气,再将毛巾一拧,地上便淌出大片水来。
冲担,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发明的简易工具,也是劳动人民亲密的伙伴。冲担,一头挑着辛勤,一头挑着硕果,何时兴起,经历过怎样的沧桑,已无从考究。但从它亮铮铮的身上,可以看出,那是岁月将它打磨得如此光滑。我想,它也经历过几千年优胜劣汰的过程,才保留至今。虽然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一些偏僻或不平整的农田,仍然少不了它,起着机械化不可替代的作用。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