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清圆寺,又名青云寺,位于泥河水库西北,明洪熙年间修建。
明清时香火繁盛,寺庙富足,民间有“清圆寺和尚银子多,不理城里的县官哥”之说。
清咸丰七年(1857年),知县孙继祖曾为寺题写了“陂北名刹”的匾牌一块。
建清圆寺的能智和尚,历尽千辛万苦,化缘建起了寺庙,兴建了塘堰,开垦了寺田,避建了道路。建庙之初,香火不旺,僧人生活主要靠寺田维持。正统年后,香火开始旺盛,方圆数十里的人到此朝觐的人络绎不绝。寺庙初建时,仅8间房,建筑面积不足400平方米,后逐渐扩建,到清光绪时,面积达2400多平方米,有庙房80多间。
清圆寺香火最盛是清嘉庆时期,有僧尼57人、庙房57间、寺田27石、狗子17只、挑水工7个,每天到此进香者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由于香客多,粮食经常供不应求,嘉庆初,住持就请石匠就地取材凿了下一个青石碾盘和几副石磨,才解决了碾米碾麦的问题。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黄陂夏遇大旱,秋遇蝗灾,民间粮食奇缺,百姓以树皮充饥。清圆寺方丈毅然捐银数百两,购粮救济附近灾民。清圆寺慈悲为怀,不但为他人免了灾,其义举也为寺庙增福。
清咸丰同治时,黄陂境内的大多数寺观曾遭太平军、捻军或清军兵火,但清圆寺安然无恙。
同治时有一位秀才曾题诗曰:旮月复木兰,能智辟清圆,慧能创禅宗,弘法有明然。佛光照众生,菩提是光源。
寺庙废墟目前仅存北、东、西三方高大的石院墙,据考证,石院墙始建于明景泰年间,修缮于崇祯及清咸丰,为防匪防火防盗之用。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