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民安街北端,木兰客运公司及东邻一带的台地上,有隋唐古庙西寺。西寺亦称西陵寺、木兰寺和木兰宫。(清同治《黄陂县志》:“木兰寺一名西寺在县西,唐贞观时建,明洪武间重修,昔朝贺习仪于此,晓钟为十景之一,有诗见艺文。”)
清同治《黄陂县志》还云,西寺系唐贞观年间襄州都督尉迟恭所修。民间却传西寺建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尉迟恭贞观年间只是对庙宇进行了整修。
悠悠岁月,沧桑几度,年近2000的西寺历经了屡毁屡建。
五代时战乱连年,西寺惨淡度世,尤后周世宗柴荣灭佛,佛像全毁,典籍散失,成为废寺。北宋天圣年间,寺庙复修,香火渐旺。元末,朱元璋、陈友琼在滠水河中下游争战,西寺又遭战火,佛像烧毁,数十年不营佛事。
洪武开基,旮月禅师弟子能和(亦曰能荷)由江西九江承天院(弘治后称能仁寺)协助师傅来黄陂重建木兰山上古禅寺后,又主持重修了西寺。西寺永乐年间开始兴旺,成化时为最盛,万历初又滑落。万历四十年(1612)前后,邑人辽东巡抚张涛捐银扩建西寺,改佛教庙宇为道教宫观,易名木兰宫。崇祯元年(1628),黄州僧正司、黄陂僧会司及僧人再易木兰宫为佛教寺庙,复称西陵寺。
明清之际,黄陂及周边每年仅朝木兰山的香客就近二十万,而朝木兰山的香客必先朝木兰宫(西寺),故西寺那时为黄陂首屈一指的富庙。清咸丰、同治间,清政府与太平军、捻军作战,西寺香火清淡。光绪后,清政府限制佛教发展,加之西方宗教传入,西寺香火更不如前。
民国初年,佛教界受太虚大师“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影响,西寺为挽救每况愈下局面,曾进行过一些改革,但收效甚微。抗战时期,西寺庙门半开,佛事极不景气。1947年底,原荆襄水师统制赵均腾(黄陂人)拜谒西寺,见寺庙残破,僧尼麦麸为食,感慨之余曾赋诗一首:沧桑几度西陵寺,香火有明亦有黯;佛事兴衰轮回动,千年古寺终无还。1949年解放时,西寺己基本废弃,1953年后又渐被拆毁。
黄陂民间还有很多西寺古庙的传说,传播最广的当数“吕蒙正赶斋”。世传,北宋宰相吕蒙正发迹前曾被父亲赶出开封官邸流落黄陂,在黄陂县城饥寒度生。落魄的吕蒙正在黄陂寄住椅子山寒窑(今双凤大道电力大楼附近),并常去西寺赶斋解饥。还传,起初每当西寺钟声响起他即前往膳堂就餐,西寺住持厌其久来,遂与寺僧密约,先开饭后敲钟,待吕蒙正照例闻钟声又来进膳时,膳堂已鼎无残羹、盘无冷炙,吕羞愧不已,很是难堪。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