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时光印迹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走进故里 > 时光印迹 >

远古时代的黄陂县城,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 字体
黄陂县城初为土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以土城为基始修砖城后,几经战火天灾、几经坍塌修复,最后重修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56年)。据传,清朝湖北进行府县城垣评比时,黄陂县城的设计、建筑曾名列过全省第二。
清同治四年的黄陂县城池图表明,黄陂县城北枕椅子山,南濒老滠水河(现滠水河道系上个世纪60年代改道),可称虎踞龙盘之地。黄陂县城池古城墙径东西1067米、南北676米,周长3277米,高5米,址宽5.3米、顶宽4.7米,城域面积0.7平方公里。城墙外墙条石砌基、青砖到顶,内墙则为石灰糯米浆三合土凝固体。古县城设昭明、文昌、丽中(景福)、康阜、豫城(豫泰)、丰亨等六座城门。(参见空间相册)
大东门,又称昭明门,在今黄陂宾馆大门斜对面、东北角方向的前川大道西侧,大东门正好位于前川大道上东城里巷子口处。城门外原有一条连接老县河的大水沟,相对着城门有一座桥叫落瓜桥,现在已经无迹可寻。
小东门,也称文昌门,位于东门巷与今滠河街相接处的西南约40米,这里旧时是出城去鲁台的主要通道。大东门原址偏西南前方为东门巷,东门巷一带已完成旧城区改造,就是现在的蓝波湾小区和黄陂宾馆之间的一条小巷子。据老人讲东门巷属老城内,邻着城墙。小西门现今位于滠河街、黄陂宾馆后院宿舍外墙附近。黄陂宾馆后院宿舍有一段墙就做在老城墙的遗址上,可惜因年久破损,为安全起见,城墙遗址现已用水泥粉刷,但还可以从破损开裂处看到老城墙的条石和青砖。
大南门和小南门。老县城城墙过小东门后,由向南延伸改为向西,城墙大体上也与今人民道平行,南距老滠水旧河道(老县河)30米左右。城墙与今大南街相交处为为丽中门,也称景福门,大南门。城墙与今小南街相交处为康阜门,又称小南门。通过本人实地走访查证,现今大南街上的家俱厂经销店和对面的海发公寓大体就在老城墙原址上。在实地可见,大南街南城里老房脚下还可见老城墙遗迹。
大西门和小西门。城墙在今人民道与共和巷(现一小新大门的那一条巷子)相交点为大敌台,过大敌台后城墙走向又由向西改为向北,今共和巷与前川大道相交处为豫泰门,也称豫城门,俗称大西门。因旧城区改造,原有地标建筑改变较大,原大西门处现今为前川欣城小区院墙的西北角外,共和巷西端正丁字路口,右边为黄陂服装厂大楼(已列为拆迁对象)。大西门之北,城墙依接驾湖西岸向东北方向延伸,在今民安街社区居委会附近与民安街相交,相交处为丰亨门,俗称小西门。解放后,接驾湖被居民区包围,现在三街靠西边,与大西门相隔约百约米相对,本人实地考查时发现正进行沿湖整治,修建了很漂亮的环湖路和亲水平台,现在是不是叫接驾湖不得而知,问了几个路人,居然连湖名也不知道。大西门、小西门均以小板桥所在的河道为护城河,护城河向南汇入老滠水河。大板桥所在的河道也在外围环曲向南汇入老滠水河。出大西门外,河道在今二龙潭公园西南有一码头,即为今人所说的大西门码头、大码头,河道依然残留。
小板桥和大板桥。参见同治年老县城地图,出小西门县城以西有两条小河道,在县城以北上游是相连的。这两条河道上均有桥,分别叫小板桥、大板桥,是旧时人们出城过小西门后的必经之路。据考证当时的见证人,在清末和民国年间,两座桥为清石桥。也许在更早以前是木板搭的简易桥,故名大、小板桥。小板桥位置在今天小板桥商场门前的十字路口处。1987年改造后该桥被拆除并重新进行建设。古石桥从此消失了。每次走过那里,我总会遥想古老的石桥和石栏杆,想象黄陂十景中的《板桥仙迹》。大板桥在小板桥往老车站方向前80米左右,原址早已是一片居民区,现在只闻其名,所幸在网上找到一张大板桥照片,弥足珍贵。
小西门之北的城墙与今板桥大道和双凤大道基本平行,分别相距80米左右,城墙在里侧。古城墙沿双凤大道,在今双凤中学处,城墙走向由向东改为向南,沿今区直机关幼儿园东侧到东门巷抵昭明门。北城墙抵山,没有护城河。现今的板桥大道就是原小西门外小板桥上的河道,也算是护城河。本世纪初全区排污管网改造时,板桥大道路面下重建了排洪主道,基本上是延用了旧时的水系。据实地走访老人,现中医院(老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就建在了西段城墙上。
六座城门中,大西门和小西门还分别建有月城,大西门月城朝南设城门一处,小西门月城则设南北两处城门。古时,县署驻北城椅子山,城池不设北门也是黄陂县城的特色。学生时代,我听一老人说黄陂不能开北门,否则不是发瘟就是发洪水。其实,这一方面是风水学或迷信的原因,另一方面很久以前县城及周边人口稀少,城北也是一片山,无人居住,交通也不便,而且县衙门也在老城正北方,所以设计上没有北门罢了。
黄陂人杰地灵,人文底蕴深厚,素有无陂不成镇之说。清同治《黄陂县志》著录有黄陂十景:鲁台望道,克寨屯军、武湖烟涨、滠水冬温、板桥仙迹、钓台夜月、西寺晓钟、木兰耸翠、甘露呈祥、铁锁龙潭。解放后,滠水河改道,老城的水系发生巨大变化;因扩建街道等原因,城墙、城门陆续拆除,护城濠沟也渐被填平,现仅南城里及滠河街等处留有残垣100余米。同治四年(公元1856年)重修县城至今,不过160年。弹指光阴,斗换星移,物旧人非,黄陂老城也历经着时光的冲刷,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陂十景也风云变幻不复,生活在今天繁华的现代新城中,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怀旧探寻古老的黄陂县城遗迹?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