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帽壳”,这个名字听起来怪怪的,其实它是六十年代以前武汉周边地区农村农民常戴的一种帽子,它是用竹篾薄片编制而成,既有斗笠防雨功能,又有草帽防晒功能,是春夏秋三季农民田间劳作时用它挡风、防晒防雨必不可少的帽子。
凉帽壳的形状尖顶大圆边,远看像一个圆锥体,帽子里面装有一个竹制的头箍,戴上帽子后通风凉快又舒适,在头箍两边有两根带子,扎紧后不会被风吹走,有点像越南妇女常戴的那种帽子。帽子的制作在武汉周边各县大同小异,但略有不同,黄陂的帽子特别注重头上尖顶部位,用原棉布缝制,并绣上花,十分好看,而孝感就注重沿圆边用布绣花的绞制,也别具风格,更为特别的是汉川对帽尖沿圆边的缝制都非常重视,看上去十分艳丽好看,所以一看制作方法就能分清知道是哪地方的帽子,当时就有“尖”黄陂,“绞”孝感,又“尖”又“绞”是汉川之说,这句话又被大多数人误解为“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
那是一九六零年的夏天,镇上又组织居民和放假学生下乡支农,帮助农村“三抢”,即抢收、抢种、抢播。每年的这个时节,镇人委都要组居民下乡支农活动,母亲就叫我去参加,临走时叫我戴上凉帽壳。来到镇人委集中后,我们一街道由老戏园子的张经理带队,支农地点是杨严湾,出发时张经理强调,今天劳动是栽秧,希望大家爱惜秧苗,按要求不多栽,不漏栽,下午四点收工回家。来到杨严湾是刚抢收完早稻,又抓紧翻耕的一片水田前,大家纷纷下到田中,左手抓一把秧苗,右手来回不停的将秧苗插到泥中,我也夹在人群中忙着插秧,七月中旬的艳阳高照没戴帽子的人不停地用毛巾擦汗,而我因戴着凉帽壳好多了,我们大家栽完一块田又一块田,刚才还是刚耕的水田,现在变成了一片秧苗的绿。
正午时分,张经理招呼大家休息吃午饭,生产队长感谢大家支农辛苦,给每人分发一个糠菜饼,我拿到后坐在田埂上吃起来,这时坐在我旁边的陈叔叔指着我的腿说:“你看你腿上有蚂蟥。”我低头一看,左腿上四只,右腿上三只,一共七只蚂蟥正吸着血,陈叔叔一只一只帮我拍下来,又一只一只用狗尾巴草从蚂蟥尾部穿过翻出,把七只蚂蟥并排放在田埂上晒,他讲:“这小东西很怪,怎么也弄不死,它不怕干,不怕淹,就怕把它屁股翻,翻开后放在太阳下晒才能死。”我听后觉得很长知识,这时我腿上被蚂蟥咬过的地方不停的流血,我只好用田中的水冲洗。
我们休息后又开始下田栽秧了,七月的天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现在突然乌云密布,下起一阵暴雨,大家赶紧从田里起来跑到村里躲雨,大多数人的衣服已经湿透了,而我戴着凉帽壳,衣服上只有少量雨水,一天的支农栽秧终于结束,回到家中,母亲看我衣服还好,忙说:“明天去还是一定要戴好凉帽壳。”我说“好的。”
几十年过去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凉帽壳”也很少有人戴了,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而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也忘不了既能挡风,又能防晒防雨,既轻便,又凉快舒适好看的凉帽壳。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