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故里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人文故里 >

王治海:铁血英魂,浩气长存,“黄麻起义”英雄永垂千古

  • 2022-02-02 11:12:31
  • 来源:王治海
  • 浏览:
  • 字体
2006年元旦,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到革命老区中国第一将军县——湖北红安县去参观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大巴车从学校出发,一路北上,约一个多小时后,进入与黄陂交界的红安县境内。透过车窗玻璃,我看到公路边每隔不远处就竖立有一块红安籍开国将军的牌匾,牌匾上塑有人物头像,书有人物生平事迹简介,让人肃然起敬。
抵达红安县城后,大巴车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停下。下车后,我们先是瞻仰了那高大雄伟的纪念碑,并献上花篮,然后站成一排,面向纪念碑,举起右手,再次宣读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纪念碑碑高27.11米,此数字是为了纪念“黄麻起义”爆发之日——1927年11月13日。碑身四周均为汉白玉镶嵌,正面镌刻“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十七个大字。碑身两侧分别是董必武、叶剑英、徐向前、李先念的题词。碑座前刻有湖北省委省政府共同撰写的碑文。碑座正中塑有五星碑徽,台座正中为汉白玉雕成的花环,左右分嵌有再现黄麻起义和苏区军民坚持武装斗争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浮雕。
纪念碑前的雕像群形象逼真,气势磅礴。左边塑的是一位武装农民身背大刀,高举铜锣,象征着黄麻起义。右边塑的是红军战士高擎钢枪,奋勇向前,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小小红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唱遍红安大街小巷的革命童谣,就是当年红安儿女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的真实写照。电视连续剧《铁血红安》前面很大一部分镜头就很好地再现了这一时期的革命历史。
从纪念碑后行百米便是烈士祠,祠后面是骨灰堂。东边是董必武纪念馆和红安县博物馆。董必武博物馆由徐向前元帅题写馆名。拾级而上,汉白玉雕塑的董必武像慈祥安逸,馆里数面幅照片和数十件实物展示了董必武伟大的一生。
由董必武题写馆名的红安县博物馆建筑面积970平方米,里面陈列着红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举行黄麻起义,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等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和有关图片,歌颂红安人民不屈不饶、前仆后继、“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命、不要家”的老区精神和为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在博物馆里,我一边浏览历史文物和相关图片,一边认真阅读了有关历史资料,尤其是对黄麻起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过细的研读,并在领导黄麻起义的两位总指挥——潘忠汝和吴光浩烈士的遗像前长久伫立,以示对两位英烈的敬仰与缅怀。
潘忠汝(1906~1927年12月5日),黄陂县(区)六指街人,1924年考入武汉中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1926年,潘忠汝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根据中共湖北省委的指示,宣布成立黄麻起义行动指挥部,直属特委领导,潘忠汝任总指挥。1927年11月13日,起义爆发,潘忠汝、吴光浩、戴克敏(时任鄂东军党代表)等领导人率部奔袭黄安县政府及县警备队驻地,一举歼灭了城内的反动武装。
12月5日夜,国民党军队对黄安县城进行了疯狂反扑。潘忠汝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年仅21岁。2005年7月,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曾组织编写并发行《黄陂老区行》,对黄陂老区的革命先烈进行了广泛宣传并予以大力歌颂。现附录朱换玉同志所题《潘忠汝烈士墓碑照》:“指挥神勇震黄麻,弱冠英才血染沙。理想欣然成伟业,杯盈敬重祭丹霞。”
吴光浩(1906~1929年),黄陂县(区)王家河街蔡吴湾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3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他参加北伐战争,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任连长,在汀泗桥、贺胜桥及攻克武昌等战役中立下战功升任营长。1927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任副总指挥。起义遭到国民党镇压后,吴光浩率部来到黄陂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
1928年1月,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吴光浩任军长。他率部艰苦转战,创造出“昼伏夜动,远袭近止,声东击西,绕南北进”的游击战术,在鄂豫边开创了第一块红色区域。1928年7月,任中国工农红军11军军长兼31师师长。1929年,吴光浩在河南商城起义中遭敌人伏击,英勇牺牲,年仅23岁。
电影《木兰烽火》以吴光浩为原型,真实地再现了他率领黄麻起义后幸存的鄂东军转战黄陂木兰山地区进行革命斗争的经历,很好地展现了吴光浩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及其光辉形象。
2005年5月,我曾随黄陂区老区建设促进会《黄陂老区行》创作组成员一起到吴光浩故居进行过采风,拜谒了吴光浩烈士墓,并为其撰联:“举红旗舞长纓黄麻起义惊天地光辉永照;惩腐恶斗顽敌商城洒血泣鬼神浩气长存。”(《黄陂老区行》P29)
午饭后,我们又乘车来到黄麻起义的策源地——红安县七里坪镇。七里坪镇距红安县城北23公里,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1927年11月13日,中国共产党在七里坪长胜街上成立了黄麻起义指挥部,拉开了黄麻起义序幕。几声清脆的枪声,刺破夜空的宁静,3万多农民揭竿而起,一举攻下了黄安县城。
从此,以七里坪为中心,一个覆盖3省21县,主力红军4.5万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逐渐形成,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为了革命,近10万七里坪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也是在这里先后走出了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143位共和国的高级将领和省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在七里坪,我们参观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革命法庭、工会、银行、黄麻起义会场、列宁小学等革命旧址。1930年2月,七里坪被鄂豫皖边区政府命名为“列宁市”,列宁小学应运而生。列宁小学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雇贫农、红军及红军干部子弟。列宁小学是传播革命理论的摇篮,为培养大批红军骨干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返回途中,我们又前去参观了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故居——李家大屋。李家大屋位于红安县城以南22公里的高桥镇长丰村,座落在名为九龙冲的九条山冲之首,和黄陂木兰乡静山村比邻,与木兰湖隔湖相望。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
李先念故居是一幢两间土砖瓦房,房子不高,坐北朝南,非常简朴。进门第一间为正厅,摆设有香案、方桌、椅子、纺线车等。靠右边的一间是卧室兼厨房,放置有床、橱柜,还有柴灶等。
步出李先念故居,我曾攀登到李家大屋水库坝顶上,只见九龙山上树木葱茏,风景秀丽;九龙冲流水潺潺,颇为壮观;李家大屋建筑群错落有致,条石黛瓦,飞檐翘角,保存了农村古朴建筑的格局。
李先念早期曾担任陂安南县塔耳岗地区少共支部书记,黄麻起义爆发,李先念等人组织了家乡一支三千余众的武装队伍奔赴黄安县,向黄安县城发起猛烈进攻,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了古老的黄安城。
参观完李先念故居后,我们坐上大巴车向西面的木兰湖方向驶去。车辆经过静山庙,跨越柿子树店,抵达塔耳岗街,然后沿着木兰河畔向南面疾驰而去。透过车窗玻璃,我望见那碧波荡漾的湖水,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无数革命先烈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们的名字将与人民共和国同在,永垂千古。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