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故里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人文故里 >

丁华秋:那山,那湖,那川和那人

  • 2021-10-16 21:44:14
  • 来源:丁华秋
  • 浏览:
  • 字体
无论我们走过了多少名山大川,但凡生长在武汉黄陂木兰山下的人,都格外地钟情于木兰山。蓝片岩堆成的山体,也是历史堆积成的故事,不仅让一种不灭的精神光耀永久,让一个不朽的传说播洒在天地之间,还让一首叫《木兰诗》的北朝民歌穿越千百年,一直唱到如今。“唧唧”声,从来也未曾停歇,古老却历久弥新的织机,织就了木兰故里的锦绣山川。
明朝诗人虽然说过:未有木兰先有山……,可他哪里知道,山下还有湖,湖边还有川!
无论看到过多少江海河流,我们仍然对木兰湖一往情深,越来越清澈的湖水里,那微微细浪都承载着与木兰姑娘有关的故事,那粼粼波光都在娓娓讲述木兰湖的过往,在展示着那倾湖碧波的无穷魅力。有人用诗描述了木兰湖的四季风光:
春:桃红柳绿柔春媚,幽谷雾蒙掩翠微。百鸟争鸣丘壑语,“长堤观海”醉芳菲。
夏:傍水依山夏日晖,与天共渺爽心扉。“琼楼碧鉴”涛香雨,鹭戏鳞游逐浪追。
秋:红叶悠悠秋雁归,香浓丹桂透珠帏。碧波万顷金光耀,辉映长天一色偎。
冬:红绿稀疏雪拥梅,“楼台银砌”七星杯。凝情把酒英雄论,白马将军笑展眉。
这是欲将依依情怀寄予春夏秋冬,可谁又能描述得了湖上“碧鉴琼楼”、“桂雨香涛”、“白石仙马”、“长堤观海”、“鹭鸟银花”、“小溪寻茶”、“青红留芳”、“七星拱月”等景观与众多湖汉及岛屿中所蕴涵的诗情画意?无论看到过多少原野和坡岭,我们仍然要为木兰川的丰富多彩感到惊艳!川里四时景致令人赞叹:春鸟啼林静,川原绣画新;夏沐凉风爽,浅水湾戏浪;秋登高岗拾落红,漫山流丹染层枫;冬来铺雪山峦静,绿信跃枝先放梅。
当我们在油菜花丛里徜徉,人就成了金黄色绒毛毯子上的点缀,蜜蜂和蝴蝶说不定几时会来撩拨摆拍的人群,这小小的活物,它蛰不蛰你,都能让小姑娘们撒娇,让大男人们惊叫,都会让静静草丛、潺潺溪流变得热热闹闹!当我们游走在水边,清清浅浅溪水中的野芹菜、小蒜、蒲公英都以绿生生黄灿灿的姿态,妖娆地魅惑着人,让谁也忍不住要下手去掐上几把。这是欺负人家长得水嫩么?它们可都是被川里的中华神功护着,被木兰将军的凛凛英气和木兰武校的虎虎生机护着的哦!
何须车马劳顿去婺源看油菜花,何必飞机轮船寻觅风光奔波去天涯,木兰川就是一幅风情万种的多彩画卷。木兰湖、明清园、大余湾、花谷、花海、壶语堂、花竹园……观不过来的景致,木兰越境、浅水湾、青曦·望云、拾光客栈……享不够的情趣,大白刁、小白鱼、油蛤蟆、软雀粑……吃不过来的美味。漫道村步如延寿,川藏万古明月辉。
那山,那湖,那川,富有无尽的内涵,非笔墨所能描尽。
悠悠万草木,总放无量光。那些光彩,来自于潜心打造木兰风情带、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人们,来自于坚守在山区发展、变革过程中的人们——
木兰山巅,有背米袋子的青年干部,有戴草帽打赤脚的共产党员,有听着晨钟暮鼓成长的知识青年,有的一家几口、几代人都在山上劳作,甚至有为木兰景区建设呕心沥血几十年而自我命名为“木兰之子”的人……
木兰湖上,有让一座水库更新嬗变成湖而付出大量精力的人,有为湖水变清、为湖畔变绿而晒得黢黑的书生,有和湖水相依、在湖心小岛上坚守大半辈子的警官……
木兰川里,有视700年乡村历史荣耀为瑰宝的大余湾老人,有集秦汉陶俑、宋辽砖雕、孔子和花木兰象牙雕于一室的收藏家,有倾心倾力将荒山变成花果园的农民企业家和退休干部……
巍巍的木兰山啊,你是有记性的吧!崎岖的步道上,有多少是他们的足印?佛道相守的仙缘里,融进了他们的多少喜乐?
清清的木兰湖啊,你是有感觉的吧!荡漾的轻波中,有多少是他们的汗水?一汊一湾的静谧处,记下了他们多少次的探寻?
弯弯的木兰川啊,你是有灵性的吧!秋风泼下的色彩,哪一笔不是他们的智慧?“仓廪实”的日子,是他们“知荣辱”的写照!
他们的不懈努力,让千年的呼唤有了巨大的回声,让沉寂的山川越来越灵动,越来越鲜活,空气越来越清新,人气越来越旺盛。是他们舍弃城市的繁华,为了木兰故里品质的升华,来到山乡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忍得了嘲讽、经得起磨砺,为中国乡村的发展奉献了生命和热血,让木兰山更神奇,木兰湖更美丽,木兰川更富庶。
以前总在向往欧洲一些让人无法忘怀的风情小镇,如今却无比骄傲自己生长在花木兰的故乡。山,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载体;湖,水韵流觞;川,果硕花黄。说不尽木兰乡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就想去“木兰湖”亲近那清粼粼的湖水,去将军庙里沾点儿英雄气概,去“椿树岗”摘点树尖尝鲜,去“磨盘村”去推几转无言的石磨,去“仙台寺”访一访仙迹,去“梳子店”找个梳子梳一梳时光,去“柿子店”品野柿里的岁月是涩还是甜?还要去“天子冲”追究一下山里人与天子之间,有怎样的渊源……
写不尽,颂不够的是一脉山川,可最让我们心中放不下的,却是那些执著于木兰山川的人——山上的“木兰之子”,水边的“阿狄丽娜”,川里的“大姐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让我们为那些自觉肩负起乡村振兴重任,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人们点赞。
丁华秋,湖北省作协会员,武汉市作协会员、武汉市诗词学会会员,武汉炎黄文化研究会黄陂分会会长,黄陂区文联副主席,黄陂区作协副主席,黄陂区“二程”文化研究会会长,黄陂区木兰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黄陂春秋》主编,《双凤诗刊》主编,《黄陂文艺》副主编。小说《青青女儿树》入选武汉市作家书库。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