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故里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人文故里 >

王桃杏:地灵人杰木兰乡

  • 2021-09-09 20:01:48
  • 来源:王桃杏
  • 浏览:
  • 字体
绿道驿站
夏日黄昏,我又一次从黄陂城区沿火塔线一路北行,路过浅水湾,来到绿道驿站。一下车,青山滴翠,绿意扑面。左边,木兰山延绵舒展,仿佛伸开了双臂,将这一方土地护在怀中。右边,一片水域波光粼粼。宽阔平坦的柏油公路边,一座两层的木质房屋,亲切地迎接路人。宽阔的木廊道,木楼梯,观景阳台,古雅的铁艺休闲椅和圆桌,木板墙上有充电插座,坐在这里小憩,看青山绿水,呼吸着带草木清香和氤氲水汽的新鲜空气,真是惬意!
但是没人会只坐在这里喝茶观看。沿着台阶下到湖边,就是一条两米宽的临水栈桥。桥左是小山丘,草木茂盛,鸟虫啾啾。桥右水面开阔,清澈碧绿,波平如镜。不时一只水鸟猛地跃入水中,荡起一圈圈涟漪。对岸冈峦连绵起伏,林木深秀,随曲折的岸线,蜿蜒到水天相接的远方,如同碧水蓝天之间划了一条清晰的绿色分界线,渐渐消隐在天际。几处绿树掩映中,露出村庄的白墙,和蓝天白云一起倒映在水中。
桥边有一棵树,入了无数人的镜头。它长在水边,向水面倾斜。冬天树叶落尽,只余稀疏的枝丫,错落有致。一枝直指苍穹,几枝横斜水面,无声静默,衬着浩渺的天空和辽阔的水面,犹如一帧简洁却意味深长的写意。春夏时节,直指苍穹的仍是铮铮铁骨般的枯枝,其余的却青枝绿叶,轻点水面,象在临水照影。
再往前,穿过一片小小的柳林,垂丝万缕,婀娜多情。栈桥由此折入湖中,通向对岸。隔着一片水域,就是天子冲村。天子冲静卧在碧绿的田野和树木的浓荫中,背后是高大的木兰山余脉,青山延绵,淡静怡然。当橙红浑圆的夕阳悬在群峰之上,碧空澄澈,晚霞灿烂,站在栈桥上,看水面的倒影,夕阳,彩霞,青山,绿树,村庄,碧波,美轮美奂!
沿着栈桥一直走到对岸,踏上水泥路,两边果木成行,耕地水田里各种庄稼长势喜人。村前临湖处,一大片藕塘,荷叶田田,荷花亭亭。走进村里,道路整洁,一栋栋楼房高朗气派。村民闲适自在,偶尔几声犬吠。
在绿道驿站,走走停停,跟同伴随意说说话,用手机随手拍拍照,清风吹满怀,山水入画卷!然而,这还只是木兰湖一角!
木兰湖
从整洁的塔尔街中心街道穿过宽阔的木兰广场,穿过刘华清亲笔题写的“木兰湖”牌楼,站在古渡口,就见一碧万顷,波光粼粼,烟波浩渺处,一带远山浮在水云之间。泛舟湖上,湖面碧波荡漾,绿岛星罗棋布,峡谷幽深曲折,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不由吟起曹操的诗,“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灿,若出其里。”
湖中岛屿据记载有23个之多,根据其地理优势,地形特征或物产特色各有其名,如太阳岛,七星岛,八仙岛,鸟岛等。湖东南的鸟岛是湖北省最大的鹭鸟森林公园,岛内林壑优美,人们赞叹它“风送万壑松涛,雨过千层滴露”。林中,常年栖息着十万余只鹭鸟。春秋时节,万千白鹭日落归林,栖于树巅或落于湖面,如白云浮碧海;日出之时从林中展翅,似千树银花开,形成美丽景观“鹭鸟银花”。
湖畔天子山,松林茂密,山涧幽深,山水汇聚成一条水量丰富的溪流,奇石峭壁,水流跌宕。水流缓处,砂石细腻洁白。可以漂流,可以沙滩浴,氧气充沛,松涛阵阵,真是动静两相宜呀。
木兰湖的库岸曲折蜿蜒,长达58公里,库汊港湾130多个。汊内水域宽广,波平如镜,在湖面赛艇,真是畅快淋漓!2019年10月,承办了第七届军运会水上“海军5项”赛场,魅力四射的木兰湖向世界撩起了一角面纱。
1992年8月,木兰湖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旅游开发区。自此,木兰湖逐步开发,朝向尽善尽美发展。除湖上长堤观海,玉屏听溪,青红留芳,小溪寻荼,桂雨香涛,白马仙石,鹭鸟银花,碧鉴琼楼等著名八景,还有湖西天子冲“春雨梨花”,湖东庙店“水上红叶”,湖东南十里画廊木兰川等很多美丽的自然景观令人留连忘返。如今,木兰湖已开发成华中地区档次最高,环境最美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沿湖数十家度假村、别墅群,或掩映于绿树中,或俏立于水边,造型优美,色彩明丽,环境幽静,倒映于碧水中,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观“碧鉴琼楼”。天然浴场,高空飞翔,赛艇基地等的相继投入迎宾,使木兰湖成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胜地,名符其实的“武汉后花园”。
大余湾
木兰湖度假区往东,木兰山南麓,有一片十里长川,土肥水美。春天,水田漠漠,青簑绿笠,白鹭闲飞。夏天,浓绿满川,禾苗欣欣向荣。秋天,两岸松翠枫红,色彩斑斓,川中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冬天农作物收获过后,田垄阡陌纵横,川如棋盘,静待落子。而山环树抱中的村庄鸡鸣犬吠,笑语隐隐,他们是在“把酒话桑麻”吗?
闻名遐迩的中国传统村落大余湾就静卧在川里。千百年前一批江西人,来到这片宜居宜人的宝地,从此安居乐业,与这里的山水天人合一,创造了灿烂的大余湾文化。他们用糯米拌石灰砌成硬山式、穿斗结构的青砖瓦屋,雕梁画栋,格局精妙。“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围各房,全村百来户,穿插20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
借着发展旅游的春风,古旧的村落得到修整,传统的民俗风情被挖掘整理,大余湾以完整美观的姿态展现人前。在这里,欣赏徽派建筑的艺术之美,享受古村落的幽静闲适,观看或者参与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真好!
穿行在青石板的小巷,古木参天,青瓦飞檐,如同走在水墨画中。我更赞叹大余湾地灵人杰。村谱记载,宋代“一门三太守,五代四尚书”,明清进士秀才一百多,近代名流一百余,能工巧匠家家有。是什么造就了大余湾人文历史的辉煌?是中国人世代传承的耕读文化。大余湾人把勤耕读作为家风家训,子子孙孙勤劳耕作,读书上进,养成了大余湾人勤劳务实、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杰出人才。
推崇耕读,在木兰乡这片土地上蔚然成风。很多家庭都曾经把“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挂在正屋的中堂。即使在贫困的年代,哪怕是山洼里几户人家的小村,都重视读书。几乎村村出过名牌大学生,村村都有另村民为之自豪的人物。“学富五车回,家国做栋梁”。他们在各行各业,用毕生所学报效祖国。
将军之乡
这片土地养育的人民勤劳勇敢,他们朴实的热爱着生养他们的土地,而当祖国有了危难,他们会勇敢的站出来,不怕牺牲,舍生取义,英勇斗争。家国情怀和革命精神渗透在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木兰山脚下有个将军庙,旁边是将军坟。这里流传着花木兰将军的亘古传说,这里人们颂扬花将军的忠孝勇节和家国情怀。
雨霖村,有国民革命军第24师师部旧址。叶家田,有叶家田革命旧址和共青团纪念碑。董必武,刘少奇,李先念,刘华清等一批革命先辈们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撒下了革命的火种,点燃了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
宁岗村的七峰山下,有杨学诚烈士陵园。1934年,研子岗杨保益湾19岁的杨学诚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5年12。9运动爆发,这个质朴的农家小伙,勇敢的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员和优秀的革命运动领导者,为团结各党派抗日人士、长期抗战、发展民主力量作出巨大贡献。1944年3月,由于常年艰苦的环境和废寝忘食的工作,积劳成疾,病逝时才29岁!
甲山村的一个山坡上,耸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洁白的碑体上刻了满满一面英雄的名字。马鞍寨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叶家田,青石桥,塔耳村…的烈士墓。英雄的名字或许没有广为人知,但他们为了革命事业奋不顾身、前赴后继、勇敢斗争的事迹和精神,是这片土地的骄傲,他们的功勋将被历史永远铭记。
天子冲,李大清红色文化陈列室。那些红色革命的照片,实物和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了李大清,方连胜等开国将军们的革命事迹以及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
塔尔中学校园内,树立着7座将军纪念碑,他们是共和国开国将军杜义德,陈福初,袁学凯,张广木,雷震,方明胜,李大清。一代代学生站在碑前,肃然起敬。他们将铭记这段中国革命史和革命先辈们,他们将牢记“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带着这种精神走出校园,走向社会。
这片拥有红色传统的土地就是革命老区、拥有“将军之乡”称号的木兰乡。
木兰乡
木兰乡山多地少,地形崎岖,战争年代弹痕遍地,又历经三年自然灾害,土薄草稀,人民生活贫困。然而,红色土地的人民从不惧困难。一代代人持续努力,艰苦奋斗,创造了如今的富庶繁华。
1959年11月,上万人汇聚夏家寺。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用铁撬挖,用箩筐挑,用肩膀抬,用木棰夯……历经六年,硬是移山造湖,建成了3万亩的夏家寺水库(即木兰湖),解决了面积达到17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近300公顷的木兰乡灌溉和用水问题。如今的木兰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被誉为“荆楚明珠”,2007年经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在党中央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下,如今的木兰乡村村通公路,湾湾有路灯,村庄整洁,环境优美,生活设施完善。各村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特色生产,如茶园,果园,红桅子基地,花竹生态园,蛋鸡产业园,肉牛养殖合作社等等,不仅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还将村庄生态打造得如梦如画,成为旅游胜地,如全国绿化小康村小泉山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雨霖村等。木兰乡先后被授予“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卫生乡镇”等荣誉。
木兰乡还依凭山水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串联“花语幽兰”木兰花谷、“荆楚明珠”木兰湖、“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亲子乐园”花海乐园、“湖北明清古民居博物馆”五大景区,打造沿湖精品景点,发展24师旧址、将军故居、革命活动遗址等“红色旅游”。与周边旅游景点融合,进行资源互补,形成黄陂区全域旅游板块体系,促进木兰文化生态旅游联动发展。
如今的木兰乡,步步皆风景,村村有故事,是“全国乡村旅游示范镇”、“全国十大旅游名镇”。而木兰乡人还在努力,未来将会更美、更好!
王桃杏,黄陂区双凤中学教师。坚持安心教书,潜心阅读,诚心待人。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