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故里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人文故里 >

尚盈盈:时光深处的回声

  • 2021-08-28 19:40:36
  • 来源:尚盈盈
  • 浏览:
  • 字体
在木兰乡的木兰湖畔,有一座明清园,又称湖北明清古民居建筑博物馆,它是由分散在省内的原生态古民居文物建筑实行集中搬迁复建而成。不止一次走近它,徜徉其间,它让我能听到时光沉潜交替的脚步,它的历史信息:华美、沉重、以及沧桑。
一、丕振家声
这是一座像古城堡一样的房子,深宅高墙,高墙是原汁原味的防火墙,古时民居都是木质结构,而高墙作防火之用。其马头墙高低起伏,颇有动感,暗喻心想事成、马到成功之意。
走近细看,房子的门楣上是白底、黑色苏式莲花图案,其间是“丕振家声”四字。据《说文》载:”丕,大也。”,想必是希望子孙大大地振兴家业,光耀门楣,也算是祖训了。
此宅大约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原址在湖北通山县黄沙铺镇新屋村,是阮氏族人从阮家塘搬迁而来,《阮氏宗谱》记载,从春秋历经唐宋元明多个朝代,阮家一直是书香门第,名人辈出,贤才流寓,“耕读诗礼”是其历史传承。因妇孺皆知“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阮氏宗祠被称为“竹林堂”,另外,清代出过兵部四品官吏,宗谱中保留着皇帝的诏书,还有“一代英烈、百世流芳”的革命先烈阮旦明,再看此屋更多了一种敬意。
“丕振家声”的门楣和屋檐之间是一段木质斜面,呈米字形,也叫如意斗拱,既是支撑也是装饰,石门缩进屋檐的距离较长,传说宋太祖到徽州时,在一山民的屋檐下避雨,被淋得浑身透湿,山民谢罪,宋太祖便说:“祖上的旧制虽说不能更改,但你可以在屋檐下再造一个屋檐,以利行人避雨。”从此,徽州的民居都修了上下两屋屋檐,不管传说是真是假,双层屋檐成了古民居的一大特色。
留意看“丕振家声”的石门框,无论它顶部的石门楣,还是它下面的石础,以及房子左右的石窗,一件件精致的石雕既是画,也是完整的艺术品,线条柔和的花草、鹿、麒麟、吉祥草、仙女祝寿,寄托着主人追求福禄、太平、长寿、安康的美好心愿。
踏入石门框,走进正大木门,就到前厅,在前厅和后堂之间是青石板铺围的天井,这个天井有一个特点,它的中间有块长长的石墩,如果摆放一排花草,既能美化室内的环境,又能直接得到阳光和雨水的滋润,这样的设计巧妙地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
在后堂和右手边的正房之间,是龙头鱼身的木质雀替,它是装饰,更是一种无声的隐喻,被称为“鱼化龙”或“鳌鱼”,寓意独占鳌头。穿天井,从它的右侧按逆时针方向前行,就会看到前厅两边的厢房,一般它是小姐的闺房,它的窗雕花和门雕就会很讲究,右厢房的门上面是回字形几何纹,它旁边的窗雕最上面是类似佛教的万字纹样的木雕,寓多至上万之意,是祈求万福和健康长寿的。而它的下面是一朵牡丹花,寓意富贵满堂,接下来是月季花插入花瓶,代表着对家人、对出外经商的亲友四季平安的祝福。花瓶下面则是喜鹊飞上梅梢,寓意喜上眉梢,最下面则是一双苍龙,用来驱邪避祸,起镇宅的作用。
看完第一扇窗上的木雕,已让我惊叹不止,接下来的第二扇、三扇、四扇,每一扇窗雕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就不作累述了。
来到后堂,这里是一家人聚会、待客、品茶对弈、吟诗作画和祭神拜祖的地方,也是全宅的中心。只见后堂右壁上是一幅童子手持莲花、如意,骑在麒麟上的木雕,麒麟送子意指圣明之世,“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而左壁的木雕左右两侧分别是两条龙,从中间部分由下往上看,在六角形内,是渔翁捕鲤鱼,寓意渔翁得利。圆形木雕里面是一只猴和一头大象,寄托着主人希望加官封候的心愿,而它的四个角落里有四只蝙蝠,寓意成倍的福运,而它的下面是个扇形木雕,图案是喜上眉梢,代表着美好、和善、吉祥,给人以壮大、超越和无限之感,因此也象征着繁荣。
丕振家声的房子侧面和后墙上有绘画和诗词,这倒出人意料。正大门的左侧墙面是一幅“夜月风光平湖秋”的山水画,它的左墙面的屋角处有苏花图案、“南北齐名,日月同辉”字样和一幅山水画。而房子左正房的后墙面,先入眼帘的是白底黑字的“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的诗句,然后是“千风”二字,而右正房的后墙体上是“秋饮黄花酒,冬迎白雪诗”,它们仿佛是一个整体,体现着浓浓的书香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什么能够与时间抗衡?与时间和谐?总有一些东西会穿越岁月,亘古不变,比如我们站在丕振家声面前,体会建筑和雕刻的美,时间如一缕缕抓不住的阳光,它穿过那么多的朝代,给古民屋镀上一层金色,多么奇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建筑和几百年前看到的一样精美,没有什么不同,在我们看来却又更多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二、陈氏祠堂
在中国,古代祠堂是一个家族权力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每逢初一十五要到祠堂进香,当了官发了财要回来告诉祖宗一声,感谢他们的保佑;犯了族规的要在这里执行家法;就连娶妻的要在这里拜了祖宗才算正式过门。虽说祠堂是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但它的存在对于合族上下却起到一种巨大的精神支撑作用。
“养在深闺人未识”。曾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浮屠镇陈献甲村的陈献甲宗祠,建于明代后期,因地理位置偏僻,才得以很好的保存。在原址它坐北朝南,背靠“后背垴”的元宝山,按风水的理论,宗祠正好坐落在传统格局中上好的“聚宝地”,正应了:“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龙边要比虎边高”,唯一不足的在宗祠的对面是一座状如仰面朝天而卧的人形的山脉,这是不吉祥的,有点像一具尸体卧在屋子的对面,成了“出门撞丧”了,聪明的陈氏先民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在马头墙和屋脊上面的兽头用的是乌鸦,而不是传统的风凰,古人常说“乌鸦叼死人”,两相冲克也就消灾辟邪了。只是搬迁过来的时候,乌鸦换成了凤凰。
走近陈氏祠堂,会看到它的大门是个“违章”建筑。在明代,《明会典》洪武二十六年规定,公候“家庙三间五架”,越此规定,当满门抄斩。而陈氏祠堂何以使用明三暗五的形式,则没有被治罪呢?
看到陈氏祠堂门前的抱鼓石所对应的户对竟有三个,一般是成对出现的,从中就可以看出陈氏宗族的不寻常之处了。再看门楣上的匾额“旌表义民陈任远之门”竟是洪武大帝朱元璋特写下匾相赠,以资表彰陈任远送粮草的功劳。有了这块皇帝御赐之匾,还有谁敢说陈氏祠堂违章超标呢?除了这种解释外,还有另一版本的说法,任远公的孙子陈绍先给朝廷捐粮时,用他的爷爷的名字捐的,所以牌匾上写的是“陈任远“,只是从资料来看,时间和捐粮的数量上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不足以论证。
不过,陈氏祠堂的历史,不仅有万历皇帝为表扬陈献甲为国家捐粮而御赐他的匾“荣恩宠赐”,而且更有传说延续神奇,那就是陈氏祠堂的门槛被大明正德皇帝途经陈氏所居村子时坐过的地方,后来演义到皇帝留话要他们回去看看他刚才坐过的椅子有没有移动,若没有移动,陈氏一族定能人丁兴旺,合族人口将发展至400户之多,托皇帝吉言,陈氏家族的旺盛宗族中有浓墨的记载。
陈氏家族能够建“违章”的祠堂,而且在陈献甲的第七代孙手上规模发展到极致,整个祠堂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一进四重,十分的煊赫,前厅有“八献”,中厅有“四献”,可惜现已散失。
如今站在“聚族三千口人间第一,合餐四百年天下无双”的对联前,让我惊讶,想象着陈氏家族历经旺、机、感、兰、青五代世祖的苦心经营,以孝道治家,撰家法,建书堂,始祖陈伯宣在女皇武则天时代,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才子,深得女皇赏识,只是他不愿为官,隐居庐山。经历了唐末、南唐、北宋三个朝代,江州陈氏延续了十三代,在唐宋可谓名扬四海,家族独具四最,即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团结最紧,合餐最长,实在可以称得上家族奇观。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天圣四年,宣召进士陈兢入朝,御赐了一只雀给他,结果他回去后,竟让三千口族人共尝其味,这件事连皇帝听说了都禁不住赞叹。可惜后来,皇帝颁布圣旨要求陈氏家族分析为三百余庄,现在眼前所在的祠堂就是陈氏大家族分家之后的一个小支脉。
走在陈氏祠堂的每一个角落,追寻陈氏族人的足迹,历史拂去蒙在它上面的灰尘,我读着陈氏的历祖历宗辉煌的过往,恍若感受到陈氏族人聚在一起,人头攒动合餐时的盛况,“逝者如斯”,祠堂今犹在,岁月的流逝,陈氏祠堂书写下的辉煌的历史,值得我一读再读,陈氏祠堂原汁原味的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些建筑在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之后,仍大多数保存完好,集中体现了一种典型的徽州建筑风格。这座祠堂就是陈氏家族的灵魂场所,解读着它,就是解读着一个家族的历史。
三、阮氏老屋
时间可以将宅子的修建者忘记,而幸运的是宅子却能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阮氏老屋,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整个木结构的老屋却没有遭受过战火的破坏,依然凸现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丰厚的艺术鉴赏价值,不能不说这是历史对世人的馈赠。有惊无险的是,在阮氏老屋拆迁完成后,刚到黄陂木兰湖畔安家,2008年的第一场大雪落下来,原址通山县的雪灾十分严重,若不搬迁,阮氏老屋很可能在雪灾中损毁。也是机缘巧合,也是天遂人愿吧。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梦里水乡芳绿野,玉谪伯虎慰苏杭。”阮氏老屋正是这样的一首小诗,典型的明清徽派建筑风格。青条砖的清水墙面、黛青色的小青瓦房顶,三叠式的马头墙,整座老屋以大门为中轴线,左右对称,线条简洁,呈现出规整的方形,而大门的石雕值得一看,整个石质门框被称门夹,而其上方是三星高照图,三星脚踩大片的“如意云”,借意表达“如意连云”的美好愿望。门楣上是“狮子滚绣球”,其左右两侧各雕有一个龙形图案,呼作草龙,又叫“卷草缠枝龙”,阮氏老屋的外观在表现手法上,将浪漫主义融进了带有吉祥的“如意纹”之中,令人叫绝。我们看清宫剧常见的一句对白是:某某吉祥!想来吉祥的氛围该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吧。这在阮氏老屋精美的雕刻中处处可以感受得到。小到门枕石的左“鹿”、右”鹤“,好一幅“鹤鹿同春”颂扬的是长寿安康。马头墙,高低起伏,视角是“万马奔腾”的动感,隐喻着整个宗族的生机勃勃、兴旺发达。
阮氏老屋面阔五间,房屋顶部正中位置,每一朵由瓦片粘连的五片莲花,各由两片瓦对接着,整体由三朵莲花共同连结,让我眼前一亮,想到宋周敦颐的《爱莲说》,高洁的莲花总是喻意着品德高尚、廉洁无私的君子,在佛教则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可见屋顶置莲花的别具匠心了。
老屋正中的天井,被整齐方正的石质护栏围着,只中间空出供人通行的过道,而通道两边的栏面上,四处雕刻着代表瑞和永生的草龙,护栏两边各有六个石质望柱,如此造型的天井很少见,除了采光之外,它还负责通风、聚集排泄雨水、吸除尘烟,“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尽量让上天飘落而下的一切充满灵性的东西归于老宅,不能不说是古人的美好企盼。
古代民居有“明、次、稍、尽”之说,而阮氏老屋的格局只有明间、稍间、尽间,可以想见老屋的主人在当时虽然家财颇丰,却并非达官显贵之流,这一点,也可以从马头墙得到论证。
从老屋内部装饰讲究细节的繁复,韵律精美,猜测它的年代,大概是清代的中晚期吧。“松鹤延年”、“竹鹿同春”、“风凰逐日”、“蟾宫折桂”、“仙壶集庆”……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流檐翘角,流连在阮氏老屋,我的眼睛里写满了惊叹。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彩的传说与故事,浓厚的文化底蕴渗透进木雕技巧之中,最终将老屋雕琢成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美人靠”是阮氏老屋楼上转角处靠近厢房的一把弧形靠椅,想象着从天井射下缕缕的阳光,一位天姿国色的少女,托腮、执扇,倚栏凝视屋檐外的天空,她的世界是不是如天空般一片湛蓝如洗?是不是想走下楼梯到宅门外去邂逅一段隔世美丽的爱情?
很想说,阮氏老屋是一场视角的“集美”之盛宴。将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在一个事物上的一种表现,谓之“集美”,可见这一理念已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追求的目标和愿望。
一个个时代过去了,一座旧宅却活到了今天,是奇迹,更是欣慰。阮氏的后辈们相继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四面八方,各自活出了各自的精彩。
四、廖氏官堂
我们从城区一路而来,走进山水,走进世外桃园,走进廖氏官堂,若进入一个家族的史记,迈进土黄色铜吊扣的木实大门,如同翻开一册线装族谱的扉页,古色古香。从平黄巾之乱立功牺牲的廖忠、廖恕两兄弟始,我看到历朝历代,廖氏家族四十余位榜眼、探花、进士、贡生,满腹经纶,风采飘逸,他们和“金阙恩荣”的扁额一起纪录和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光荣和梦想。
廖氏官堂门槛大约50厘米,比一般的高,暗示着宗族的权力和地位不低。进下堂,大门上方八朵斗拱,斗拱层数越多,说明建筑等级越高,直至今天,我们称某大师为泰斗,某人学识渊博为才高八斗,不知“才高八斗”是否与大门高处的“八朵斗拱”有关?官堂里有三排五十米长的大殿,气宇轩昂,其房屋之间由院落连接,院墙上有壁画,下堂至中堂的院壁、右边是“百姓送粮图”,左边是“万夷朝贡图”。不知廖氏家族在百姓送粮活动中有着怎样的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那时应该是明朝初年吧,国家初建,国力强盛,军民团结,想来廖氏家族在当时也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吧。
进入中堂,见其柱础纹路较浅,线条较细,为覆盆式柱础,因为清代人们常在柱子柱脚与柱础之间放上一枚铜钱或银元,而这里没有,其柱础应属于明中期而不是清代。中堂的构架为穿斗式构架,架梁属于抬梁式,柱网分布,八架椽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多用平梁。穿中堂到达中堂和上堂连接的小院,有两对牛角兽型报鼓石,避邪之用。右边石墙画壁,意境深远,是苏轼名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左壁为元末明初诗人高启的《登金陵雨花石望大江》: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前一首诗表达的是希望从多角度观察人生的一种睿智,后一首诗表明建房者的家国观念,字里行间,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进入上堂,堂内梁柱为“金”柱,粗壮、高大,最粗的直径为82厘米,屋顶为阴阳太极图,这里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虚而实之,阴阳互补,台基实体为阳,柱加斗拱较虚透细巧为阴,大屋顶庞大如盖又为阳,柱子刚直有力擎托起大屋顶,斗拱的形状虚中带实,屋顶微微向上反曲,凹曲线形状十分柔和,这样也就达到了以阳带阴,虚实结合的和谐统一。
板壁上方“抬头见官”,与左边匾额“金阙恩荣”四个大字,相得益彰。这个匾额传达的信息是,廖氏祖先廖元易曾任扬州通判正六品,相当于现在正厅级高干,而赠送匾额的是正二、三品高官,说明廖氏祖先曾有比较显赫的地位,以及上级官僚对他的赏识。
家的意义是指家庭、家园、家族,而祠堂是一个家族至高无上的地方,那里隐含着一个家族历史的密码,眼前的廖氏官堂和一般的家祠还不一样,比豪门大户简约一些,显得简洁疏朗、却也富丽堂皇,其特色之一是“大”,占地千余平米,二是“久”,历宋、元、明、清,四朝至今,中间在明初重建过。
纵观廖氏官堂,建筑上简洁大方,又有道家太极之玄妙,其家族祖训中又充满着儒家仁爱务实的思想,从第一世祖廖忠、廖恕为家为国的匹夫之勇,到明初“百姓送粮”时的匹夫之责,从四十余位榜眼、探花、进士、贡生,到“金阙恩荣”的匾额,我们看到了一个家族、一千多年的努力结出的寥寥星光,但更多的是历史的沉默,时间的沉默,一座建筑、一部大书,多少古今事,都在大书中。从其雕梁画栋中,我们看到了时间的沧桑,但更多的是、看到经过千年的沉淀,有一种穿越时间的文化传承,是时间的沉香。
五、贞节牌坊
节孝坊屋前牌楼的“坊眼”由五块石匾和碑组成,分别篆刻有“奉旨皇恩旌表”“节孝坊”光绪乙西年建”“儒士黄保赤之发妻张氏”“冰心”“霜操”特别是“冰心、霜操”四字,触目心惊。
隔着阴阳,他是她永不能再相见的夫君,留给她一世的沧桑。
年年清明,泪雨纷纷,不能做他坟头的一棵青草,只能在他坟头痛哭几场,未亡的人呵,活着多么不易,死又那样渺茫,死去的人呵,他是多么幸福,留下活着的人一生一世痛苦地守望。
从青丝到白发,一寸一寸的灰烬,一寸一寸的时光,所有的回忆,不过是夜半的昙花,不知是否曾经开放,结局在二十四岁那年就已抵达。此后是寒来暑往,冬雪秋霜,冰心霜操,足以封冻四十年未亡的时光。
她不再有春天,她的春天能够为谁开放?她不再有天空,她的夫君早就进了地狱或者进了天堂,她不再有世界,她的世界只剩下自己形只影单,一个失魂的人哪会拥有大地的绿与天空的蓝,曾经与她有关的那个人、早已是个沉默的遗像,有过爱吗?有过恨吗?所有的爱恨都烟消云散,比漫长更漫长,比绝望更绝望,只剩一个“守”字,只有空洞的时间是漫长的死亡。
孤独是一颗封冰的种子,只埋在黑暗中,永远见不到她的太阳,寂寞是一抹惨白的月光,裁一截在枕边,陪伴无处可憩的灵魂、在尘世边游荡,心疼的时候谁会心疼?神伤的时候独自神伤,不能想的时候就不去想,老来的时候就能够忘。
当麻木已经形成习惯,我看见一个生命漫长而暗然的凋亡,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只知道她姓张,生前是一片苍白的薄纸,死后是一面贞节牌坊,一种病态的美谁还在歌唱?一声叹息上压着的是一座贞节牌坊。
一座贞节牌坊,四十年守寡时光,一座贞节牌坊,一个鲜活生命的凋亡,一部沉重的历史里面,有多少座贞节牌坊,一座贞节牌坊里面,有多少无奈苍凉?!
六、山陕会馆
从热播的电视剧中,大家知道了乾隆盛世,知道了晋商,原址古驿道中心的湖北枣阳鹿头镇,便有一处建造于乾隆年间的山陕会馆,其时商贾云集,山西和陕西商人便敬托关羽庙集巨资建馆,作为议事,通商,叙谊,安顿乡旅之所。为什么将会馆建在关帝庙呢?一则关羽是山西老乡,代表山西人的形象,二则关羽代表“重义守信”象征着商业的精神,三则关公的脸是红的,也有生意红红火火之意。
会馆不同于民居,民居是家庭的家,祠堂是家族的家,会馆是四海为家的商人在路上的家,在此我们或者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在中国初萌状态时的一些商业文化的印迹吧。
会馆大门正脊有砥吻,砥吻者龙子也,能喷水成雨,我们知道,古人都是“择木而居”,木屋怕火,饰砥吻于屋脊之上,有镇火之意。也是中国古建筑美学的一种体现,建筑大师梁恩成评价脊兽曾说:它们使本来极无趣的笨拙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的美丽桂冠。
屋檐与拱梁间饰6只麒鳞,麒鳞者,祥瑞之兽也,右边墙的上端饰鹿和攀松图案,鹿者“禄”也,“攀松”者“常青”也,利禄常青之意。下面的避邪图二幅,一个是狮子,二个是罗汉,出门在外,避邪之物一定要生猛一些才是。撑拱饰龙鱼,商人聚集,鱼龙混杂,积极进取,才能鱼跃龙门。横梁上一幅“鱼戏莲叶”有意思,风吹、鱼惊、莲动,有风有水,好风好水,此处好风水是也。
柱子和横梁连接处有金色的格纹,也是撑拱的一种,其上面有大象图案,大象有气象万千之意,有稳重之感,是否暗示做生意要稳健才能有新气象?不得而知。厢房门上刻有“寿”字,其下就直接雕刻一枚铜钱,这就不需要象征隐晦了,在商言商,在古代,功名是文人官人的事,商人重利轻别离,直接雕刻铜钱,用在此处,比扭扭捏捏才更像是个商人会馆。
进前庭中央,转过身来,有一戏台,里面屏风绣四季,栏下彩绘绘人生,台上一出戏,人生几十年,戏楼两旁两个亭子,就是钟鼓楼,其上雕净瓶、“暗八仙”,净瓶是观音手中物,“暗八仙”是八仙的法宝,保佑人们吉祥如意、幸福平安。
会客厅的台阶较高,有蒸蒸日上之意,其青砖上也雕有铜钱。出会客厅入后堂,其边墙上雕有图案,图案周围青瓷片镶嵌,这就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青花贴片,这让我想起春节晚会上周杰伦唱的一首《青花瓷》,古意盎然,完整时,是上好的青花瓷瓶,打碎了成为青花贴片也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一种艺术品。
走进山陕会馆,如同走进古典的意象之中,在雕梁画栋之间,在脊兽麒鳞、鹿、攀松、大象、砥吻、龙鱼、净瓶、暗八仙之中,连破碎的青瓷也美的眩目。唯有铜钱是不需要象征的,此物天圆地方、天经地义,它让我们会心一笑。
七、24师旧址
眼前这座建筑,灰黑色屋顶、白色的外墙、庑殿顶上耸立着白色的烟囱,近似正方形的单层正檐漏花,既有屋顶、屋身和台基的传统三段式风格,又有着西式壁炉、烟囱的典型的西方建筑的样式。它给了我一种异样的特别的感觉,仿佛飞来峰一样让人仰视,它即是古老的又有一种现代的气息,它是保守的,它是宽阔的又有许多开放的胸襟,它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着几个时代的风云,它见的世面,它历的沧桑,它的华美与经典,就像黄鹤楼与李白和崔皓有关一样,它让我不得不想起与它有关的两个人:张之洞和叶挺。
我看见他们从不同的时代,走出了历史,又走进了这座古老的建筑里;我看见张之洞在这里接见德国专家;在这里送走预备留美的学生。我在想,张之洞在设计这座建筑时又是进行着怎样的思考呢?那个时代的风云、时代的困惑是如何体现在这座中西合璧、洋为中用、不中不洋的建筑里的呢?
关于张之洞,这个清末的名臣我们知道的是张公堤、是汉阳兵工厂、是鄂汉铁路……张之洞热衷洋务,大办工业,是主张“中体西用”这一观念的重要人物。在如此背景下张之洞修建了这座建筑,它不仅体现了张之洞的主张,也反映了晚清时期中西文化碰撞、激荡、交融的特点,可以说,这座建筑就是那个时代的呈现。
我还看见在另一个时代的叶挺,在这里,是他的师部,是北阀、是讨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栋房子见证了叶挺将军一段非常重要的人生经历以及那段枪林弹雨的历史。在这里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写叶挺的战史,不能不写这座建筑。
这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呢?正门是一个三开门,门檐上是福禄寿三星,暗喻着“三星高照”。门板上刻着花瓶和四季花,是“四季平安”的祈望。而花瓶的小门板上更刻着八仙的法器,代表着“八仙之品”,也称“暗八仙”,祈求平安,保佑主人吉祥如意。屋的正身是以三面横墙与四堵纵墙形成六间房,中间横墙与纵墙交接处作为烟筒式壁炉,现已封死。,它既有模糊的鸱吻而又高耸着西式烟囱是一种生成姿态,它让我想到清末的当权者,既想保存着自己的文化,延续自己的种族,使华夏的血液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流淌,又丢不开的自尊和曾经的荣耀,表现了欲拒还迎的心理,另一方面,想学先进、适合潮流的西方文化和技术,要低下高昂了几千年的高贵头颅向异族学习,终是那个时代的困境和尴尬。
一座建筑、两位名人、三个时代。今日的我走近这座建筑,走在它的地板上,触摸着它的墙壁,参观、怀古、破译历史的密码,寻找历史的财富,一栋房子的价值不只是体现在它的建筑特色里,它让我能听到时光沉潜交替的脚步,它的历史信息:华美、沉重、以及沧桑。
八、庞氏老屋
这是一座南方建筑,类似徽式建筑风格,大气,有格调。在木兰湖畔,房主是个外来户,有钱,且很有品味,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位儒商。穷文人想要不朽,想破脑袋写文章,希望传之后世,或者苦读书,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庞老四不一样,他扬名立万的办法是,直接建别墅:“世上好物皆不固,彩云易散琉璃脆。”建别墅真是个好主意,建到极致,建成艺术品,建成自己家族、地域文化的纪念碑,建成文物。
庞老四是庞氏家族的三十五世太祖,他的一生传奇,在外闯荡、经商,少小离家老大回,回家便建宅子。眼前的庞氏老屋,是从湖北省崇阳县白倪镇大市村移迁到大余湾的,它在老家呆了150多年,鹤立群鸡,遗世独立,也孤独久了,特想呼朋引类,门当户对,反正屋以类聚,人以群分,湖北古民居文化村应有它的位置,它便来了。
老屋让人着迷:它的地方特色,它的清雅,它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它的对称美与精巧的雕刻。青灰中点缀些白色的外墙,像一首斑驳的古诗。马头墙有一种抑扬顿挫的起伏,犹如萧或者古筝奏出的曲子,余音萦绕。百年不绝。
庞氏老屋的大门在设计上,歪门“斜”道:基于风水的考虑,房子正对山尖不吉利所以选择歪门斜道;“无宅不雕花”更是它的一个重要看点。在窗户、在墙垛、在门梁……这些雕刻在石、木上的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云头、回纹、八宝博古、文字楹联、戏文故事、几何图案,从门当到户对,从窗阁到围栏,从门檐至椽梁,这些雕刻艺术真是凝固的诗,给我以强烈震撼,我无限地敬仰那些民间的雕刻艺术家们,他们的作品比名字活得更久。
在庞氏老屋内,感受着它的高大、宽阔、幽深……。
想到烧阿房宫的老匹夫项羽真是没文化,烧园明园的八国联军太野蛮,流氓无文化只知道烧,流氓有文化更疯狂地抢,还是儒商好,本本分分的,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活法,辛苦挣的是一份家业,传承的是一种文化。
最后用一句话说我对庞氏老屋的印象:庞老四这人有头脑,做的房子就是好。
九、舒氏老屋
读书读到极致是入翰林院,当官当到极致是当皇帝的老师,面前舒氏老屋虽是民居,却是明朝皇帝特准修建的宅院。因抗战时老屋入门处一间房屋被日军炮弹炸毁,在通山原址无法保护,湖北省文化厅古建筑保护研究中心将它迁入黄陂落户。
据《通山县志》记载,舒氏老屋始建者舒宏绪乃翰林、帝师。万历时梃击案罢官,到他学生嘉靖帝即位下诏,请老师回朝为官,无奈、廉颇老矣,嘉庆帝特准修此宅院,颐养天年。
舒氏老屋的大门也“歪门斜道”,除了入乡随俗和风水的原因外,我想是否也还有这样一层意味:舒宏绪一生起伏,少小苦读时,面对家门口的山,他的心比天高,小小的山峦挡不住他的志向,既至入翰林,赠光禄寺少卿,则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此诗及意境悠远的山水,就在舒氏老屋大门顶檐上的、一面粉色墙壁上,可见他的胸怀、气度。后来罢官还乡,终日面对眼前山峦,发现他一生所面对的山,其实是他的君主,少小苦读,十年寒窗磨一剑,是为了为官面圣;居庙堂之高,日日忧其君王;处江湖之远时,山峦君临,人可以堂堂正正,清风盈袖,但是大门是不能与山峦对视的。再后来学生嘉庆帝及位,我想老先生心中定然生出无限的感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门前的山还是那座山,他心中的山却依然是皇帝、是朝庭、是心中的那个巨大的“忠”字。
这种忠君思想在舒氏老屋的木雕上随处可见,如承托大门顶檐的横梁上雕“文王拜书”的故事,前厅主梁上刻画的是“郭子仪拜寿”,右厢房有“文王访贤”,在厅堂的大梁上是“文王上殿”。在这些木雕中,舒老先生将明朝皇帝比作文王,比作历史上最有为的明君,这种暗喻中应该是含着无限的虔诚、期翼、当作自己的一生努力的愿景的。他同时也自视甚高,将自己比作郭子仪,比作姜子牙这样的肱股之臣,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的希望自己在人生暮年,也像姜子牙一样辅佐明君。
在舒氏老屋的过厅板壁上,我看到北宋理学大师程颐的“四篾”,二百余字,让我眼前一亮,我这才知道我们黄陂的程颐在明朝是多么大的“腕”,想一下,舒老先生一生阅历无数、学富五车,原来也是一个追星族,政治抱负上,追的星是文王、郭子仪、姜子牙;伦理思想上,则推崇我们这位云淡风轻的黄陂老乡,不仅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还当作教育子孙的训言,这就相当于我们现代一个院士、甚至一个诺贝尔奖得主,在心里敬重着另一个人的思想和文字,如今舒老先生的宅地迁来黄陂了,离纪念程颐、程灏的双风亭如此之近,这应该是黄陂古民居文化与黄陂二程文化交相辉映的一个例证。
在木兰湖畔,舒氏老屋背靠青山,面向木兰湖,出门见水,回头见山,山青水秀,清风拂面,走近舒氏老屋,历史的烟云何处去?不见一叶书稿,只留满屋书香。
十、竹林旧宅
竹林旧宅主人也姓阮,原宅周围也是青竹满山,和竹林七贤中阮籍也是同姓,此宅主人想必是性情中人,也染魏晋遗风,与阮籍心有灵犀,一样隐入山林。不同的是阮籍虽隐,名头甚响,宅主一介草民默默无闻,一生事迹无据可考。只留下一座宅子。像一首好的平民诗歌,让美本身说话。
竹林旧宅风格简洁,却构建宏大,视觉和谐流畅,整体干净自然。气质简约朴素,特别是雕刻精美,或字画、或人物山水、花鸟虫石,于细节处见精神。
正面石窗,开窗见“福”,墙分两边,“马头”昂扬,飞椽高翘,若登高望远,左边“松鹤常青”是“寿”,右边“八仙过海”是“能”,檐下祥云与花朵共舞,门前落霞与孤雁齐飞,“门当”是鹿的轻灵鹤的飘逸,“户对”是菊的孤绝莲的清纯,梁架是“抬头见官”,官是民之梁脊,“天井”是“眼钱看天”,钱是民之青天,厢房右边窗楹麒麟腾跃,才见“双蝠”(双福)临头顶,又见“喜(鹊)上梅(眉)梢”,厢房左边窗雕书案飘香,琴是高山流水,书是青云之梯。篆雕于大梁正中合家共“喜”,刻画于前厅横梁“官民同乐”,柱础如盆鼓,花鸟虫石风情千种,十二根梁(木)柱于其上,有莲花戏金鱼,朴实而华美,外墙隐现若苏州园林之婉约,墙上有画曰:山城秋高之深远。面对此画,我笑作一上联:青江空碧帆山远。友戏对一下联:古宅竹青游人多。前句若墙画本身、意境悠远,后句是眼前实景,浮光掠影。
于竹林旧宅旁,思古之幽情,不见竹林七贤,饮酒赋诗,鼓盆如歌,唯见一旧宅,依山傍水,远到山水里,低到尘埃里,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十一、半部世家
春日,木兰湖畔,我在恬静而典雅的古民居村落,初见赵氏老屋,它给人以震撼,美到极致,便是无语。静静的阳光穿透千百年的往事,从马头翘角上斜落到我的身上,我看见一位大气、高贵、精美、风华绝代的佳人就在我面前,时间仅仅是她一件薄而透明的面纱,这就是有“小故宫”美喻的半部世家。
听导游讲,“世家”即是房主姓赵,乃是宋太主赵匡胤一脉,两朝宰相赵普、八贤王等皆为其先祖,而“半部”则是半部《论语》之意,这里有一个典故。
相传,在陈桥谋划赵匡胤黄袍加身,而又策划“杯酒释兵权”的赵普,在宋太主时亦为宰相,有人不服,在太宗面前说赵普读书不广,只会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太宗随口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了一部《论语》是真的吗?”赵普老实回答:“臣只读了半部《论语》,过去臣凭半部《论语》辅佐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凭半部《论语》辅佐陛下,使天下太平。”这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从对话中,我看到了赵普的智慧,他明白国家需要的是能臣干臣,他机敏地将宋太宗的注意力从他没有博览群书的事实,转称到他帮皇上治理天下的实绩上。知半部论语而治天下,与杜甫的“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是智慧,后者是气度。这种智慧被赵氏的宗族抒写于大门的扁额上,就是希望人生的智慧代代传承。如今,我们在木兰湖畔看到的,只是赵氏老屋的一部分,其他的部分在抗日战火中被毁掉了。再看门楣上的“半部”二字,别有一种沧桑的滋味。
赵氏老屋的来历,也很传奇。建房者赵启辉早年是一位道士,云游时搭救过一落难女子,像西湖边的许仙和白娘子,日久生情,成为夫妻。故事向下发展,这女子帮赵启辉择地建房,从她破衣服里取出用不完的钱,这又好像聊斋里的狐仙转世报恩。故事结尾却是出人意料,原来她是被格格喜欢的宫女,格格出嫁时,她偷跑出宫,身上带着格格的许多赏银。不知琼瑶女士看到,是否编几集“格格与宫女”的电视剧?
在清末修建的这座宅子,曾经,被赵氏后人用黄泥糊住而幸免于难。上世纪八十年代,省文物专家在黄泥揭开的瞬间,看到满屋精美绝伦的木雕之后,直呼极品。我也不打算用笔描绘她的美了,朋友们,你们还是亲自到黄陂木兰乡来,细细品味吧。
悟半部论语兼济天下是大智慧,用黄泥裹身独善其身也是大智慧。在我看来这座古民居就是智慧和美的化身。它穿越了时间的风尘,也只有智慧和美才能战胜时间。
尚盈盈,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如今,安静读书,认真写字。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