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人文故里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滠水渔歌 > 人文故里 >

涂光伟:我记忆中的甘露学校

  • 2021-08-25 23:40:28
  • 来源:涂光伟
  • 浏览:
  • 字体
甘露学校是我四十年前的母校。四十余年前,我们一帮农家孩子曾经在那里度过中学岁月。
甘露学校,因甘露山而得名。当时,黄陂还没有并入武汉市,还是孝感地区的一个县。俗话说:黄陂到孝感,县(现)过县(现),是通过两个相邻的县的谐音,说不欠账,现钱交易或者立即兑现的意思。黄陂域中,虽然有著名的木兰山,但此山离黄陂县城有约30来公里,望得见山峦如黛的延绵起伏,心里却隐隐觉得这样的距离不容易抵达。在交通不发达的当时,木兰山也就是横亘于那时透视感即好的空气中的一道淡淡风景。黄陂往南,都是一马平川,只有隔滠水河往东北,才有丘陵。相距不过十里地的甘露山,乃县城周围一带最高山峰,也是许多人看重的一处宝地。
甘露山往南,是鲁台公社的北部片区,当时有六个生产大队,建新、茅店、横堤、曙光、甘露和三八。因此,在此处设立中学,汇聚这六个生产大队的学生就读高中。
具体建校的时间,我不大了解,只知道周围人称这校址为“玉皇阁”。“玉皇阁”之名从何而来,我也不太清楚。查了康熙、道光、同治年间的《黄陂县志》,也搜了百度,黄陂境内只有木兰山上有“玉皇阁”,没有找到甘露学校与玉皇阁有何关系。有人说校址原先有个名不见经卷的道观,名“玉皇阁”。后来道观不存,在原址上建了学校。到底如何,却没有坐实的答案。
学校毗邻甘露山,依傍滠水河,往南约一里路就是纪念宋代理学大家程颐、程颢兄弟的双凤亭。因此,现在想来,在此建校应该是颇有寓意的。
与其他同学到高中才来甘露上学不同,我进甘露上学的时间要早些,好似在小学四年级。之前,生产大队没有成立三八小学,我从一年到三年级,都是借读在农家房里的,而且辗转了好几个塆子。
印象中的甘露学校黑瓦白墙,坐北朝南,正中三间是校长和老师们的办公室,外形呈牌楼状,“甘露中学”四个字安于校门正中央凸高处,还衬有一颗五角星,字和五角星都是红色的。办公室左右两边各设三个教室,再从最东和最西边教室朝南各再延伸几间厢房,形成一个宝盖头状。东边延伸的几间好像是教室宿舍,但我不记得开过门。西边几间是老师用的厨房,有同学记得曾在冬天里借用冷勉功老师的煤炭炉烧过开水。延伸的厢房堵了最东和最西边教室窗户,这两个教室光线明显比中央教室暗。
每个教室有两间,中间有“人”字形木梁,南面屋梁比北面长,延长的木梁用方柱支撑,设成1米多的内走廊,走廊比外面大约高30厘米,下雨时同学们会挤在走廊里看地面雨点。地面铺的是沙土,雨天泞泥不堪。
除东西两教室外,其它教室南面有两个门,设在靠近最前排和最后排,老师从前门进来上课。两门之间有两扇格子窗户,总会有清澈明亮的眼睛闪现。门是那种上半部格子下半部木板的,由于当时没有电灯,用格子门窗好采光。两窗之间是每个班的黑板报,因为我的字和绘画在同学中相对突出,这黑板报也是我的耕耘园地,虽然忘了曾在上面写过、画过什么,但我知道,它曾经锻炼了我稚子的手笔。
教室北面有两方大木格子窗户,格子中并没有镶玻璃,春夏秋三季南北风穿墙而过,倒也清凉。冬天风冷,就码上砖块堵上,印象中那几年天特别冷,每年冬天都有大雪,地上积雪很深,路上结冰,也就是黄陂人俗称的“光光子凌”。不少人脸都冻了,脚后跟冻得红肿的人更是不知道多少。窗户是堵上了,但根本不防寒,寒风从瓦片间缝隙里透进教室。有时老师不得不让大家集体跺脚驱寒。此时大家就欢笑着跺脚,教室地面的灰尘直往上升。
教室前面东西各有两个乒乓球台,红砖砌成,台面水泥抹平,球网用几块红砖替代。每到课间总有同学抢占台子打球。买得起乒乓球拍的人极少,多是自制的夹板做的球拍。当时能找到夹板也是不易的,我家穷,找不到这种板子,更买不起球拍,只能羡慕有球拍的同学,因此打球很少。
距离校舍向南大约20米后,东边是菜地,西边是操场。操场靠南边建了一个土石结构的台子,号称主席台。每周上五天半课,星期六下午和星期天放假。上课的早晨,总会有值班老师站在主席台上,带领全校教师和学生,随大喇叭做广播体操,几百人同时做早操,极是壮观。主席台靠后五分之一处砌有一道墙,作幕后台。同学们的演出活动就在从这幕后墙鱼贯而出,在台上载歌载舞。每季开学典礼和运动会时,主席台上会彩旗飘扬,喇叭高歌。
这个主席台上的活动,学校曾经请过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争夺战的英雄卫生员白股长来校讲演。台上支一张课桌,白股长就在台上给我们讲上甘岭的故事。这个英雄的部队驻地离县城不远,学校曾组织我们去参观,进行光荣革命传统教育。电影《上甘岭》中女卫生员姓白,但真实的白卫生员是个男的,给我们演讲的时候,他是卫生股股长。
操场西南方向还有一条通往校前公路的超近小道。那时还没有建黄陂二桥,人行需从肖家咀、过任家大湾,沿化肥厂、穿鲁台山,再上黄陂大桥,路程比现在远好多。
西边厢房后面还有一条通往建新、横堤、曙光、茅店的大路,偶尔会有拖拉机从学校后面“隆隆”冒出,穿过学校操场上了公路。
操场西侧还有一个篮球场,住在附近爱打篮球的同学总会组织对抗赛到很晚,离校远的同学则早已在匆匆回家的路上。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秋季运动会。校舍周围,环操场外围是一条循环跑道,跑道两边栽有高高低低的白杨树。在主席台西面有跳远和跳高沙坑,沙子都是我们在体育老师带领下从不远处的滠水河背回来的。
学校周围是麦田或者油菜地,春天里麦苗的清香,让人清爽。而油菜花浓郁的香味随着暖风送入教室,几只蜜蜂穿窗而入,“嗡嗡”飞翔,人人昏昏欲睡。
当时学校的宗旨,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有知识的建设人才,所以所学极为简单,也没有家庭作业。农忙时节,学校经常组织支农,到各个生产队栽秧、薅秧、摘棉花、采集被称为“玛瑙菇”的细石头作建材。因此,虽说学校名曰甘露,从课堂上能吮吸到的知识甘露说起来实在汗颜。高中最后一学年,恢复高考了,我们这些没有扎实学业基础的同学们无一例外,对高考试卷只能望而兴叹。这一批同学中后来上过大学的两三个人,要么是后来复读考上,要么是参军后考上军校。
不知是哪一年,甘露中学被撤了。2001年学校已经变成养老福利院了。“前川甘露福利院”建成典礼的时候,我曾受邀出席,时移事改,不仅人在变,母校也不能不变。世事沧桑,令人感怀唏嘘。
每次从新三一八国道(后来318改从校旧址前)经过,我都会凝望我们曾经的甘露学校,母校的房舍虽然经过改造,但依稀还能辨别她旧时的模样。她仍然依着甘露山、傍着滠水河,与双凤亭相望相守。好像在告诉她曾经的学生,这里曾经遗留过你年少芳华,回荡过你们稚嫩的嗓音。一晃四十年过去,学校老了,你们也差不多老了。
这时,一首歌《当你老了》的曲调就在心底律动。老去的是岁月,不老的是记忆。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