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罗仁发先生的《庚子诗吟》,已是辛丑年的初春。我是从庚子岁末,也就是从冬天读起的。厚厚的一大本诗词书稿,密密麻麻,全是旧体诗词,仿佛一片生长着水稻棉花小麦玉米的无边无际的原野;或者,一片生长着诗词的森林。我首先惊叹的,是罗仁发先生充沛的诗情。他几乎每天都在写,而且,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完整地记录了庚子年抗疫斗争难忘的历程。记录武汉封城前后抗疫斗争的作品,无论是纪实的,还是虚构的,大多反映的是城市生活;而罗仁发最为可贵,也最为独特的,是用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记录反映了庚子年乡村的抗疫生活。这样的形式,这样的文本,起码在我看来,目前还是独一无二的。于是,罗仁发就用这样独特的个性化的文本,记录了属于武汉,属于黄陂,属于乡村,同时,也是属于自己的抗疫斗争的真实经历,真实体验,真实情感,真实见闻,成为这一历史事件不可多得的珍贵的历史文献,文学文本。这是献给英雄一‘武汉英雄黄陂最珍贵的礼物,是对所有为武汉拼过命的朋友们的一份最朴实最欣慰的回馈。
罗仁发先生是黄陂区政协的领导,生于黄陂,成长于黄陂,曾在黄陂乡村以及许多部门工作过,对乡村生活非常熟悉。因此,他观察生活的视野,既有全局的宏观,也有细节的微观。尤其是乡村生活,在他的笔下,显得鲜活饱满,栩栩如生。
例如,《庚子元宵》,就从宏观着笔,一下点出了庚子年的特殊与严峻:“神州无意闹元宵,户户关门静寂寥。小小肺炎传染苦,家家如入生死窑。赋闲老鬓倾真爱,领旨征衣战毒枭。但看山河归静好,白云黄鹤弄春潮”。武汉封城,其实,乡村同样严格封闭。在《赞村官》中,他用民歌的形式,写出了基层干部的辛苦:“小小村官不简单,肺炎抗击腿跑酸。发烧李四随医院,缺吃张三送食欢。”
武汉封城是世界历史中的第一次。城市乡村全部封闭,生产生活一下处于停滞状态,连理发店也关闭了。于是,封城时间一长,理发便成为问题,政协的领导便动员干部们自己动手。罗仁发敏锐地抓住了这个细节,一连写了两首诗:“春到青丝比柳长,三寻九佬未开张。”(《理发难》)“政协机关抓理发,传奇今古一奇葩”。(《有感》)
这样生动的生活细节,恰好写出了封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一滴水也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这些细微的生活故事,恰恰生动凸现了武汉人民为了大局与全局,肩扛道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愧是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在记录,反思疫情蔓延的同时,罗仁发也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篇,抒发了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久久春寒尽,山村百蛰吟。牡丹花蕊小,油菜賽黄金”(《九尽山村思》);“青蛙荷上呱呱叫,蟋蟀日下嘘嘘蒸”(《夏趣》)。难能可贵的是,他日复一日,写出了乡村生活的春夏秋冬。这样的持之以恒,也是令人钦佩的。
罗仁发的旧体诗词,追求作品的思想性纪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往往是直抒胸怀,大开大合。他善于在律诗中,追求对仗美。许多七律中,最漂亮的,常常是其中的对仗联。在词的创作中,常常注意“留白”。在豪放中,融入婉约。同时,他长期生活在乡土,对民间文学,尤其是民歌,曲艺等,非常熟悉。因此,在他的诗词中,常常融入了民歌以及曲艺的元素,让作品显得生气勃勃。
在春节前后,慢慢品读完全部作品,我是陷入了沉思的。我强烈地感觉到,罗仁发是将诗词作为“日记”去写,去记录现实生活以及自己的心路历程的。他不仅是一个“领导干部”,更是一个“作者”,一个“诗人”,一个慈祥的“爷爷”,书中许多思念“二宝”的诗歌,写的真挚感人。海格德尔说,人要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罗仁发先生真正做到了诗意地生活在自己为之劳动为之奉献的家乡,诗意地生活战斗在这片热土上。他的宏观叙事,他的家国情怀,他对家乡父老乡亲真挚的情感,他在诗词中处处闪现的悲悯情怀,都令人感动。衷心希望罗仁发先生在今后的诗性生活中,继续勤奋创作,精心打磨,推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同时,也祝贺罗仁发先生推出的这部独特的个性化的《庚子诗吟》,为黄陂,为武汉,为中国,为人类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史,奉献了一部别具一格的诗集。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