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木兰文化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城市名片 > 木兰文化 >

多元文化背景下木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初探

  • 2021-08-25 16:35:10
  • 来源:陈塬乐
  • 浏览:
  • 字体
本文尝试以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脉络为背景,从多元文化发展的角度,探讨木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轨迹。
一、多元文化在我国的发展轨迹
写作《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的黄孝通先生和写作《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现代意义》的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园先生,两位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一直有容纳、吸收不同文化成份于其中的主体观念存在,这种中华民族容纳、吸收的多元一体基本思维体系,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多元化不断发展的历史画卷。这就是多元文化。
从地理环境看,由于中国的地理环境与外部相对隔绝;西部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及相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部是难以穿越的沙漠和草原,东部是浩瀚的太平洋,西南是山高谷深的滇西岭谷地带,覆盖着难以通行的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雨林。而且,中华大地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有容纳各族迁徙、回旋、生存的广袤空间。因而,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很长时间内主要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独立发展。
从族群迁徙看,在有虞氏朝形成华族以后,中国历经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及至现在。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族群迁徙,主要是以周边族体向中原的汇聚和中原族体向周边扩散这两种基本迁徒方向。从整体上看,它们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不断发生的族群搅拌运动。伴随着族群搅拌运动而来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容纳和吸收,逐渐形成“融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体系,这种“融于一体”的多元化体系成为中国历史各个阶段的主旋律,特别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朝代的更替,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明显。
二、多元文化孕育下木兰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伴随着中国历史上朝代的更替,“融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也在历史上出现了几个发展高潮,木兰文化就是在这样的高潮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体表现在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汉代、魏晋南北朝时代和隋唐时代。
1、木兰文化的发端期——汉代。
大多数历史学者认为,生活在秦、汉统一政权之下的人民被称为秦人、汉人,也有时被称为华人,这是汉族形成的历史时期,从此有了汉族的族称。也就是说,汉族是由蛮、夷、戎、狄和华夏(狭义)融合形成的。秦、汉在统一全中国的过程中,不断与周边民族发生碰撞和融合,特别是在与北方强大的匈奴发生的碰撞、汇聚和融合的过程中,曾经发生了许多大规模的战争。秦始皇时使大将蒙恬将三十万之众北击匈奴,尽收河南地。汉朝对匈奴大规模用兵,主要集中在汉武帝元朝(前128—123年)年间,元狩(前122-前117年)年间,天汉(前100——前97年)年间,汉宣帝本始(前73-前70年)年间,及东汉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末年,和帝永元(公元89-104年)初年等时期。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的时期应在汉和帝永元初年对匈奴用兵时期(有待进一步考证),因为这次对匈奴用兵共打了15年,而《木兰辞》里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句子,历数汉朝对匈奴的几次大型战争,只有这次战争超过了10年,其余几次没有超过10年。此外,《木兰辞》里写的“可汗”、“燕山胡骑”、“明驼”等词都是汉朝的常用词和称谓,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木兰从军的故事就发生在汉代。
2、木兰文化的形成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大动荡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三国两晋十六国走马灯似的政权更迭,它们分别是魏、蜀、吴、西晋、东晋和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以及夏等,史称十六国。其特点是边疆各民族向中原汇聚融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各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也了前所未有的汇聚融合,是我国历史上“融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数学、火药、哲学、文学、史学、地理、书法、石窟艺术等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数学上,南朝科学家祖冲之发明了圆周率;三国时火药已经用于战争;哲学领域,以王粥、何晏为代表,兴起了一股“玄学”思潮,佛教在梁武帝萧衍的大力提倡下,佛寺遍及全国,道教也有了很大发展;史学方面,晋陈寿的《三国志》、宋范晔的《后汉书》等都列入了二十四史;地理学方面,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东晋王羲之的草书《十七贴》、行书《兰亭序》,皆有碑传世,被尊为“书圣”;北魏的摩崖石窟等,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样多元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木兰辞》应运而生。形成于汉武帝时期的乐府诗,以《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为代表,逐渐代替《诗经》的四言诗,成为古诗的主要形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又有了新的发展,受北方民歌风格刚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特色的影响,《木兰辞》带有典型的乐府民歌风格,它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多元文化大发展的时代特征,成为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代表。它在木兰代父从军事迹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加工,成功塑造了一个淳朴善良、刚毅勇敢的女英雄形象,为木兰从军事迹成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打下了坚实基础。
3、木兰文化的发展期——隋唐时代。
隋朝的建立健全,结束了自东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为盛唐的到来打下了基础。而唐朝是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以后所出现的一个统一的新朝代、唐太宗主张对各民族一视同仁,采取民族平等的政策,这样形成了当时民族互相通婚,血缘上互相沟通,文化上互相吸收,共同创造的新局面,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唐朝盛世。
唐朝采取儒、释、道并重的政治文化包容国策,提倡忠君爱国,孝亲尊师,亲被王教,居身礼仪,当时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备受尊重,这样的背景使木兰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隋唐时代,木兰从军的忠君爱国和孝道精神再度引起最高统治者的重视,为了树立忠孝典型,隋开皇十八年朝庭诏命在黄陂区北部以木兰山为中心恢复木兰县建制,唐初统治者追敕木兰将军“忠孝勇节”谥号,现存于黄陂区木兰山上的“唐木兰将军坊”牌楼正面镌刻“忠孝勇节”便是有力证据。
此后,随着儒、释、道三教合一在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全国不少地方为木兰将军建祠立庙树坊,以便于民众四时祭祀,如河南虞城、陕西延安、安徽毫州、山东任城和黄陂木兰山都建有木兰将军或祠或庙或牌坊,这进一步推动了木兰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传播和发展,使其成为封建时代“忠、孝、勇、烈”伦理道德型的生动典范。隋唐时代的封建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发扬木兰精神,因为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符合儒、释、道三家所提倡的伦理道德规范。
儒家提倡“百事孝为先”,孝道在儒学中占有崇高的地位,孟子说:“孝之至,莫大于尊亲。”儒家讲求中庸、大同,重视家国概念,认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孝亲忠君爱国是儒家的重要伦理道德规范;佛家提倡“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强调孝道是学佛的基础,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道家提倡“俭朴养德、淡泊名利”,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我有三宝:曰勤、曰俭、曰不敢为无下先。”
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是为对父母的大孝;报效国家、立功疆场,是为忠君爱国;凯旋回来,不受朝禄,归乡赡养父母,是为功成身退,淡泊名利。正因为木兰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标准高度的一致性,才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使木兰文化、木兰精神在中国流传至今。
三、经济文化全球化中弘扬木兰文化的现实意义
随着由美国唐·哈恩制作的《花木兰》动画片在全球的热播,传承了2000余年的木兰文化已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花木兰”之所以能从中国走向世界,源于她是中国女性文化中的一个传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原型有三:贤妻良母、泼妇淫妇、才女佳人,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儒家文化家国同扬的国家、本质上是一种父权制文化。在封建时代,“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是中国古代妇女一生的写照。然而,当国家出现危亡,父亲老迈而需的从军之时,木兰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且立功沙场,凯旋归来,不受封赏,回家赡养父母,她的这些所作所为以及她巾帼不让须眉机智勇敢的形象,成就了在男权文化下的女性形象的一个传奇。这就是木兰文化走向世界的魅力所在。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全球化,在这一进程中,民族文化的充分存在与地位肯定,是全球化的多样性保证,也就是说,文化全球化必须形成各种民族文化互相欣赏和融合贯通的多元化格局,动画片《花木兰》正是这个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产物。
弘扬木兰文化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让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精神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因为越是民族的文化,越具有世界性。二是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木兰“忠、孝、勇、节”精神既可以融入文化全球化,促进世界多元化的发展,又可以吸收世界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赋予木兰文化时代特色,便于更好地传播。三是可以促进世界和谐发展。木兰文化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强调的是“仁者爱人、舍己为人”,与西方的“竞争——斗争——战争”的伦理价值观有显著区别,西方“竞争”的伦理价值观,发展下去就是斗争,斗争发展下去就是战争,战争的最坏结果就是人类的毁灭,因此这是一条死胡同。而木兰文化传承的是“舍己为人”伦理道德价值观,人人做到了“仁者爱人、舍己为人”,世界必定和谐安定。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