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县城西北南处,有一个终年碧水波波的小湖。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来真是有趣。这个湖,原名叫“薜家湖”,后易名为“接驾湖”。“接”,迎接之意,“驾”,皇帝之调也。难道此湖与历史上的哪位皇帝有什么渊源不成?是的“接驾湖”的确是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哩!
清朝嘉靖年间,京城内有位颇负盛名的当朝榜眼,此人仪表堂堂,才华出众,祖籍黄陂县燕家店人氏,姓刘、名彬士,号均圃,他就是民间流传的“代驾王”刘彬士。皇上非常器重他的才华,才下旨召聘为皇太子(即后来的道光皇帝)的老师。尔后刘彬士在紫禁城内悉心教授皇太子,太子敬刘如父,刘无不感激涕零,常尽心报答。
有一年,道光皇帝的母亲患了一场大病一直卧榻不起,这使道光皇帝忧心忡忡,焦虑不安。一天上朝时,他情不自禁地当着满朝文武向苍天祈祷:“皇太后久病不愈,朕心不安,若蒙神灵保佑,保太后病体康复,朕当一定进香还愿……”半年后,皇太后的病好了。常言道:“君无戏言!”但道光皇帝却把当初的许诺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成天沉溺于女色之中。这时朝廷上下有些议论了,说皇上食言,恐苍天降祸。这话传到道光的耳里,勾起了他的烦恼,感到左右为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也许果真是“情急生智”的缘故吧,正当讷闷之余,忽然灵感一动,想起刘彬士来。他想:刘彬士以前是我的恩师,现在是我的爱卿。他曾做过三江总督,又是南方之人,倘若让他代驾还愿,既履行了我的诺言,又免除了我的一番奔波,一举两得,岂不妙哉!于是立即传旨刘彬士进殿。待刘彬士进得殿来,道光皇帝即将自己的圣意当面托付,刘彬士当即叩头领旨。
第二天,道光皇帝便趁群臣朝见之际当众宣谕此事,钦命“代驾王”刘彬士,并令人将其尊号刺绣在特制的一面大旗上。刘彬士更是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筹备起程,并且亲自画好了行程路线,特意安排路程故里,因为衣锦荣归,探亲返里,光宗耀祖,画龙点睛是他多年来的宿愿。
起程的日期来到了。这一天京都上下好不热闹,滚龙黄马褂的刘彬士,在皇亲国戚的簇拥下,带领一班文武官员浩浩荡荡出发了。黄陂的县官得知此报后,急忙召集同僚商议接驾事宜。经过精心策划和实地勘察,最后才正式确定在风景优美,乡有亭台水榭的“薜家湖”畔的大路一带,扎彩接驾。
“代驾王”驾到那天,黄陂的县官早早地恭候在“薜家湖”畔,当刘彬士一行鼓乐喧天,龙车风辇来到时,众官员一齐匐伏在地,高呼“千岁”,跪迎“代驾王”。满面春风的刘彬士看着如此繁华隆重的欢迎议式,早已喜不自胜,得意非凡。尔后刘彬士又在众官员的殷勤陪侍下回乡探亲,烧香祭祖。稍事休息后,便断续往南行进。接驾过后,当时的黄陂县官,为了讨好刘彬士并抬高自己的身价,便在“薜家湖”畔勒石树碑,名曰“接驾湖”。就这样“接驾湖”盛名流传,一直延续到今天。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