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涨水,中午南风骤起,天空乌云翻滚,倾盆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山洪陡涨,水流汛急。
岛上居民惶恐不安,都在家中默祷:“菩萨善过!菩萨善过……”停泊在岛湾边舟船上的船工们,被困在人岛山。突然,船工们发现,漩涡急流的河面上漂来一庞然大物,冲到东龙窝和西龙窝之间的岸滩边,搁浅在那里。
说来也怪,这时骤然雨住,云开日出,祥光万道。龙窝滩边一片闹嚷声,团聚着很多船工和客商。镇压上的百姓们也争先恐后地向那里涌去。原来是大家在围观午前被洪水冲来的那庞然大物。定睛细瞧,这大物原来是一个大石菩萨,观者无不感到惊讶。这个大石罗汉身高两丈头大南而又光滑圆溜,两耳垂肩,满面笑容,身体肥胖,肚腹外突,胸前颈间挂着一串石佛珠,珠粒如拳大,作盘腿打坐状,浑身上下不着一点缝隙,重约万斤,头朝滩外而卧。一时众说纷纭,有的说:“这么大的石头怎么能浮出水面呢?”有的说:“这么重的石头怎么能被水冲走呢/”有的说是天神下凡显圣。最终大家议定,为这尊庞大的罗汉修一座寺庙,供奉起来,以沐浴黎民百姓的烟火礼拜。
随后,由一些知名绅士承头集资募捐,恰当选择地形,并延聘阴阳相士相勘。最后,决定寺庙三丈余,寺院大门朝东龙窝,后门向西龙窝,庙高三丈余,寺院宽约十丈,深为十五丈,上下两重。破土动工之前,当地乡绅特从外地请来一批僧人,搭台行破土斋仪,慎重其事,盛况空前,热闹非凡。不久,大庙即落成。人们认为既是天神临凡显圣,因此取名为“大圣庙”。
“大圣庙”建成,紧接着是要把这尊大石罗汉请进庙堂落座。这大石佛至少有万斤左右重,虽然动用了数以百计体壮力大的船工、壮士,想尽千方百计,也冇得办法使大石佛移动一步。大家正在为难之际,人群中挤出四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只见他们前后相继漫步围绕这尊大石佛转了一圈,似熟人相识般微微点头致意。四人站定,向四周围观的人们说:“哈哈!你们这么多能出力的人竟冇得法把大石佛抬进庙去?”
此话却惹恼了船工中的十三太保,他们把这四个乞丐上下打量了一番,说道:“我们是这一带有名的大力士,都冇法搬运大石佛,你们这四个臭要饿花子,还能把大石佛怎么样?”四丐闻言毫不动怒,笑声不绝地说:“哈哈哈!真是门缝里瞧人,这双有何难呢?只要你们能供我四人一餐丰盛的酒筵,吃饱喝足就行。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将大万事具石佛请进殿堂,并要安放在宝座上。几个乡绅听罢,将信将疑走上前施礼答言:“只要四位大力士级做到,别谙是丰盛的酒筵,就是要盆腔山珍海味又算得了什么呢?!”
与此同时,古三太保又气又恼地插言道:“不要口出狂言,倘若搬不动怎么办呢?”只见四丐仍然放开大笑道:“哈哈哈!这怎么能吹牛呢?好好好!如果我们搬不动,就一辈子为你们驾船拉纤,万死不辞。”十三太保说:“好,说话算话,一言为定,谁也不许反悔,来,击掌为约。”相互击掌之后,只见四丐齐把腰带一紧,其中两人步履蹒跚地走向大石佛的头部处,另俩人则走向大石佛的下部两边,既不用绳捆索绑,也不用铁棍木杠,只见四丐同时伸出双手,躬身分别将双手伸进头部和下部,齐声发出一声喊,晃眼间,将大石佛从河滩的泥地上轻轻捧起来了,然后伸直要杆,直起身来。接着,四双手向上一举,将大石佛往肩上轻轻一放,的确是不费吹灰之力地将大石佛扛着送进“大圣庙”,并轻而易举地将大石佛竖起安放到神位座上。
顷刻间,围观的百姓们在庙里庙外挤得水泄不通,见此奇举,人人都目瞠口呆,待安放就绪,大家情不自禁地欢声雷动,经久不息。待大家平静下来再找那上丐却遍觅不见。乡绅们以为他四人到什么地方甜息去了,为了实现诺言,要请四丐赴宴。于是叫大家分头寻找,不见踪影。大家正在猜疑时,忽听人丛中发出高叫声:“你们快看哪!——西方的云朵站着四个人呢!不是刚才的四个叫化子吗?于是,众人齐向西方仰视,确实不假,正是那四个大金刚,脚踏祥云。众人不约而同地跪下向西方顶礼膜拜”。
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方圆数百里的百姓们不辞劳苦,长途跋涉,成群结队地前来“大圣庙”朝圣,祈求福庇。一时间“大圣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你来我往,道途迂塞,拥挤不堪,夜以继日,历久不衰。“大圣庙”逐年扩建,十的后,扩建到九十九重,各种神像也增到数百尊,形成一个庞大的寺庙丛林。各地小寺庙的僧人也蜂拥而至,连有名的汉阳“归元寺”也望尘莫及。此时,”大圣庙“双命名为”古禅定寺“。
有一丝绸富商甄贵在外经商四十余年。游览过诸多名胜,学得阴阳八卦之术,能辨识了脉,曾专程来过“大圣庙”朝圣进香,因是富商巨贾,向寺内布施过百两白银,留宿数日,遍游寺丛内外。他从县志上获悉十景之一的“滠水冬温”,想弄清底细,遂向老方丈探询,长老如实以告。正是问者有心,答者无意,于是富商甄贵借故单独至寺前乐龙窝的滠水边探寻胜景。果见东龙窝的水迥然不同,水清如镜,清澈见底,举目平视,约一箭之遥的水面上翻腾着汽泡,酷似壶中煮沸之状,连观三日,俱皆如是。为弄清究竟,专雇一小舟,假意荡舟河上。航海地至翻汽泡处,他以手触水,略有烫手之感。于是,向舟主询问:“这里是十景之一‘滠水冬温’之处吗?”舟主答道:“正是。”游毕回宿处,他运用阴阳八卦进行推断,认定此地是藏龙宝地,热气是由龙口喷出。从此默记在心,次日即告辞长老离寺返乡。
富商甄贵归家后一直是缄口不提“滠水冬温”的宝地。他膝下有二子,长名云麒,次名云麟,他在临终前嘱他俩在其死后,进行火化,把骨灰用精木匣盛殓,并暗中没法将骨灰匣携至“大圣庙”前东龙窝,投入“滠水冬温”之处,定要准确,不偏不倚才行。那么你等和子孙世世代代为官受禄。言毕,即溘然长逝。俩兄弟牢记在心,按嘱行事。经过一番慎重磋商,遂假扮成乞丐,用在线布袋装骨灰匣,欣然上路。
从家乡沿途乞讨,长途跋涉探访“大圣庙”前的宝地。不及数日即寻访到此。乞求主事僧准予留宿寺内,盘桓数日,僧人本以德为怀,慨然应诺。当然,大寺庙丛,庙规甚严,晚间庙门紧闭,任何人不得随意外出。而该寺僧人都把东龙窝的水视为“圣水”,禁止食用。庙内的饮用水都到半里路外的“和尚墩”去挑。这一来,使两兄弟为了难,计谋一时难以实现。白昼带着骨灰匣怕人发觉,使人生疑。
一连五日,无从着手。这天晚上,俩兄弟矇眬睡去,恍惚间见其先父前来,嘱曰“------鼎锅------装匣------塞口------”言毕飘然而去。俩兄弟骤然惊醒,一跃坐起,时交四鼓,双双猜详梦境,反复推敲,终于悟出其中奥妙。第六日,俩兄弟将平日做饭的鼎锅从庙内移到庙外架设,改为在庙外做饭。开初,管事僧有些怀疑,一再叮嘱他俩在外做饭要注意,不要发生火灾,他俩怕露马脚,所以也做得很慎重,以解除僧人的戒备。果然赐教日一久,管事僧见冇发生意外也就放松了防范,听其自便。
半月后的一天,弟兄俩以为时机成熟,中午仍假装生火做饭之态,其实,鼎锅内空空如也,水米俱元,却以偷梁换柱之法,把密藏的骨灰匣悄悄地放进鼎锅内。待到寺内僧人们闻钟声齐到餐室午斋时,弟兄俩假意在寺外大吵大闹,相互追打,只见甄麒手端鼎锅,边跑边嚷:“不给你吃,偏不给你吃------”其弟假意在后紧追不舍。眼看其兄捧着鼎锅,跑到东龙窝翻气泡最近的高坡上,瞄得准确,使出浑身力气,双手向上一举,使劲将鼎锅对准“滠水冬温”翻气泡的水中挪去,装有骨灰的铁鼎锅不偏不倚地落进翻气泡的水中去了。
其弟眼看计谋得逞,假意急步上前举手就要打其兄,其兄就迈开大步向镇外跑去,就这样一前一后紧追不舍,俩人头也不回地扬长逃离“大圣庙”,迳自回家乡去了。待僧人们斋罢出庙来观看时,二人己跑得无影无踪。返入庙内一查看,并末丢失任何东西,也就不以为然了。
“大圣庙”僧人们对俩兄弟假扮的乞丐突然失踪之事并末介意,寺外移民百姓却议论纷纷。相互猜疑,他们以为寺内香火旺盛,生活异常富裕,甚至超越了汉阳有名大刹“归元寺”。为什么如今寺内的僧人们变懒了,懒得连钟也不撞了。月余都不闻庙堂的钟声响。于是,有人向乡绅反映,而乡绅也不解何故。当即推荐镇上姓王的秀才会同其他知名人士齐赴“大圣庙”找主持僧询问原由。
主持僧听后甚为诧异,答曰:“我们每日都在按时撞钟,是施主们冇注意听清吧?”王雄道:“周围百姓在这段时间内,都冇听到你们撞钟,假若我的耳朵聋了,难道他们也都聋了不成,不信你问问他们。”说时用手指着同来的人们。主持僧以为他们是无理取闹,故意寻衅,于是便推脱说:“我们现在正忙,如真有此事就请到后殿去问长老。”
王雄等人只得来到第九十九重老方丈的禅房,找到长老,并说明来意。老方丈连声答道:“贫僧等每日都在接待朝圣的施主们,哪会不敲钟的呢?”正说间,忽闻前殿传来清脆的钟声,依然如故。长老接曰:“你们听,这不是你们听惯了的钟声又在响吗?”众人再才信服地告辞长老各自回家。
时过旬日,寺周围百姓复又议论哗然。王秀才等人也在家注意倾听,但都末闻到钟声响。一日,王雄又邀约原来的人同赴“大圣庙”,找长老再次询问。长筹备组听后以为事有蹊跷,决定同王秀才等人到寺外一行,辩认真伪。临行前一再叮嘱徒儿们不断撞钟,切莫停顿,直到我等回后方才停止。
约莫一刻后,长老忽气冲冲返回寺内,一见撞钟小僧就怒斥起来,“谁叫你停钟不撞的?临行前我是怎样叮嘱的?”小僧被这突如其来的训斥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慌忙两腿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地向长老辩言道:“请长老息怒,徒儿遵师训一直末离此地,也末停钟不敲,不过我撞累了,刚歇片刻就被长老撞着,不信,您再看我撞。”于是,慌忙起身,走上前双手抱住木杵用力撞钟。顷刻间,只听得大铁钟传出“咣------咣------”清脆而又悦耳的钟声,一如往日所闻。
长老听后惊愕异常,急步跨出庙门外再细听,但毫无声息,再返庙内仍能闻响亮钟声。不觉心中异常纳闷,信步返回禅房,跌坐蒲团,闭目养神静思,暗自揣摩。长老悉眉紧锁,思绪万千。三日前钟声不外传的怪事一直萦绕在这老僧的脑海之中,耿耿于怀,昼夜不宁,而百思又不得其解,精神十分困倦,不知不觉中睡意袭来,双目紧闭似在养神,然已矇眬睡去。须臾,忽闻长老连声高呼:“塞口------塞口------”
长老的梦呓呼声惊动了主持僧及其他僧人,一齐涌进禅房,观看究竟。;主持僧进室一见情况异常,急上前扶住长老双肩,并轻轻晃动道:“长老醒来!长老醒来!------是谁惊扰您老人家------”片刻,长老慧眼微睁,说道:“适才大石佛笑着前来托兆老衲,言说寺前东龙窝翻气泡的水中,有一铁鼎锅,内装骨灰匣,堵住龙口,欲吐又吐不出,塞住了口,于是我才失声连呼:“塞口------塞口------”此乃爷指点,使我茅塞顿开。难怪这段时间寺内钟声一直不能外传啊!
禅房内众僧听罢长老诉说的梦境,皆相互凝视,呆若木鸡,默默无语。忽见管事僧扑通一声跌跪在长老面前,叩头如捣蒜地连声说:“徒儿有罪,徒儿有罪------”言毕俯地下不起,一时众皆愕然,长老急问:“善哉,善哉!从速回禀,罪从何来------”于是管事僧遂将湘州两兄弟假扮乞丐来寺借宿,后在寺外架锅做饭,继而假装吵架向东龙窝投鼎一事前后始末一五一十的详尽回禀。关于凤鼎锅之事管事僧虽末亲眼目睹,而是事后由一小沙弥亲眼目击,曾向管事僧禀报过。但管事僧智力迟钝,末解其意,范然置之度外。今日听老方丈破译,方识内中隐情。
长才能听罢管事僧之回禀,复又双目紧闭,连连摇首叹息:“阿弥陀佛!此乃天意,我圣庙气数己尽,地肪被夺,从此香火渐趋衰败不复存。奈何!奈何!与此现时,东龙窝的滠水不再冬天温,也不再翻气泡,水温如常,水色也将变为浑浊。天意如此,谁又能悖逆啊!如若不信,可前去东龙窝观之,亲试水温,以证我言。”言毕,嘱众僧退出禅房,各执其事。管事僧迳去东龙窝一试,果如长老所言,乃深信不疑。
次日,悟静长老借故外出云游,从此一去不复返。后来,“大圣庙”的庙记里把东龙窝龙口被堵之事他了记载。据此而将此地起名为“塞口”,时日一久,渐成习惯。若干年后,后辈中有智者悟出其中玄机,认为“塞”字不雅,于是根据地理环境和轶事的推断,认为寺庙周围百姓的住房位在东、西北三方,寺内香火鼎盛时,每日耳闻钟声不断,遂以三耳累成“聂”字,而南方一道河水绕流而过,加在“聂”旁遂成“滠”字,其含意为一水三耳,水眼被塞,从此众耳不复闻钟声响,因此把前人所造的“塞口”改为“滠口”,一直延用至今。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