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到来,黄陂人又要忙年了。黄陂人在忙年的同时,千家万户在腊月三十晚吃团年饭之前,还得备齐年祭——即准备一小碗肥膘肉(又称提精肉)、五个“元宝”(鸡蛋)、一条听话鱼(一斤左右的小鲤鱼,又称替换鱼、三五块腌鱼块也行)、大半碗鲜豆腐、五个糯米丸子、一根筷子。然后用小碗装好这些东西,将筷子一根插在肥膘肉上,恭恭敬敬地放置堂屋前的神台或神台前的桌上,随即作揖或鞠躬,请已逝的祖先吃年饭。若供的是爹爹,就唤“爹爹吃饭”,供的是父亲,就叫“父亲吃饭”。
黄陂过年兴祭品的习俗源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这些鱼肉等祭物,似乎很平常,但谈到它的渊源,却有着极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古人吃肉与今人不同,他们认为肥膘肉是最好的肉,一是油多,二是煮熟后落口即烂。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崇和孝顺,所以供祀的肉必须是纯净的肥膘肉。今天的黄陂人,绝大多数的祖先都是明洪武至正统年间从江西省吉安府吉水县瓦屑墩筷子街一带迁移黄陂的。在肥膘肉上插一根筷子,意在黄陂人的根在筷子街;碗里堆放五个鸡蛋,意在五子登科、五福齐昌、家庭兴旺。如鸡蛋上染了红色,则意在走鸿运。但鸡蛋一般不称鸡蛋,而叫“元宝”。这样一来显得庄重,二来又显得文雅;用一条1斤左右的小鲤鱼作祭品,人们习惯叫“听话鱼”。用鲤鱼当祭品,其意“鲤”与“礼”同音,象征讲礼、连年有余、吉祥发达,象鲤鱼跳龙门一样;新鲜豆腐经油煎黄亮后放置神台,其意是豆腐香而爽口,有牙无牙、牙好牙不好的祖人都能吃;糯米丸子则象征团圆、祖人与今人紧紧地沾连在一起,永远同心。祭品五个碗,意在五世其昌、五福同享。祭品也有只装三个碗、甚至一个碗(特困的穷人家)的。一般来说,不能单独用糯米丸子和鱼各作一个碗祭祖,用豆腐和肉则可……各家各户在准备祭品的同时,腊月三十前,还得另备两条鲤鱼(一条1.5斤以上)、猪腰房肉两挂(一挂一般不少于两斤),以供舞龙灯、跳沿门狮子时祭龙祭狮子用。
这些祭祀品放置神台或神台前的桌上后,得过半个月或再多几天,等灯节结束后才能吃。祭祀品用过后,不能随便丢掉,而要吃掉。人们认为:吃了供祖宗、祖宗没吃完的鱼肉等,能沾祖宗的福泽,尚能驱邪避祸、身心康泰。此外,按黄陂年俗,在腊月廿四还要祭灶神、用扁柏或竹子扫扬尘(污垢),在年三十之前宰年猪、打糍粑、做好鱼丸子、肉丸子、肉糕、炒炸好花生、苕片等等。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