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发源于大别山,自北向南流经大悟、红安、黄陂三县(区),它与府河在盘龙湖地区交汇,并最终注入长江。滠水所流经之地古遗址分布密集,尤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遗存十分丰富。二十世纪70年代末,在鲁台山南麓发现了五座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墓葬,90年代初在郭元咀采集到一件殷墟一期的铜瓿。2019年初,以探寻鄂东地区商代和西周冶铸文明为学术目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主动申报了鲁台山郭元咀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郭元咀遗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双凤亭公园北部,分布在滠水河东岸的一级台地,遗址范围东北起至任家大湾,东至县化工厂,南达鲁台山北麓,包含新石器、商代、东周和宋、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尤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该遗址公布面积为30000平方米,现经勘探,多被现代建筑所占压或破坏,实际保存完好的不足3000平方米,并被分割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其中景观桥两侧面积约2000平方米。此次发掘布方区域位于景观桥北部。自2019年5月至10月底,布置5米×5米探方共25个,实际发掘面积520平方米。共发掘清理遗迹94个,其中商代遗迹78个,东周墓葬6座,清代墓葬9座、窑址1座。
此次发现的商代遗迹丰富,共计灰坑40座、烧土遗迹5个、灰沟7条、坑状遗迹16处(粗沙坑、浇铸坑)、炉址9处、房址1处。这些遗迹有早晚的差别,至少可分为两期:早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期至花园庄期,遗迹有灰沟、灰坑等,开口在③层或④层下。早期最重要的发现是一条宽4~5米、深3~4米的灰沟。灰沟西达滠水河边,东西横跨8个探方,并延伸至探方外的东南部,将遗址分割成南、北两部分。沟内分多层堆积,出土大量的陶器、铜器、石器等器物。晚期相当于殷墟一期前后,开口在第②层(明清文化层)之下,打破第③层(商代文化层)黄褐色土,是与铸铜、熔炼相关的手工业作坊遗存,如粗砂坑、细沙坑、浇铸坑、存贮坑、炉址、烧土堆积、大型灰坑等。绝对年代为1420BC~1226BC。粗砂坑内填以砂子,厚20厘米左右,长方形,未见其他遗物。浇铸坑被清代墓葬打破,方形,坑长约350、宽200、深40厘米,坑内填以细沙和黄土,剖面可见至少四层浇铸面,说明曾经多次浇铸,每层表面可见夹木炭的黑灰面、灰绿色铜渣面及烧土面。炉址仅残底部,平面方形或圆形,内有倒塌的烧土,有的底部垫有石块。大型灰坑在铸造区的北面边缘,坑深达2米,内发现厚达20厘米的草木灰堆积,坑底发现丢弃的陶范碎块、烧土块和少量碎陶片。
此次获得的商代遗物也十分丰富,种类有铜器、铸铜遗物、陶瓷器、石器等,共计247件。铜器除一件残口沿外,基本为生产工具,有斧、匕、箭镞、鱼钩、削刀、锥等,共33件。铸铜遗物有陶范、纯铜块、铜渣、炉壁残块等共计109件,其中陶范有9块,均素面,长3~8厘米,内含云母、细石英石等杂质。炉壁发现38块,厚4~8厘米,外壁为红烧土,内壁是残留的铜液附着层,厚0.4~0.7厘米,且有一定弧度,从侧面看为多孔结构,经检测,其1/3以上含锡8%左右,是用来铸炼青铜的炉子。陶器经初步统计,质地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夹砂黑陶、泥质灰陶、泥质(夹砂)黑皮陶占其次,泥质红陶、黄白陶、印纹硬陶也占一定比例。纹饰中常见细绳纹、粗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绳索纹、方格纹、云雷纹、S形纹、圆圈纹等。经修复的完整陶器达65件,形制多样,常见罐形鼎、立耳弧腹高锥足鼎、按窝足鼎、折沿中领分裆鬲、盘口粗绳纹分裆鬲、联裆鬲、甗、无肩大口尊、大口缸、浅盘假腹豆、高圈足簋、敛口小斝、高领折肩罐、圈足壶、伞状钮器盖、纺轮、陶拍、网坠及印纹硬陶尊、瓿等。此外,还有少量原始瓷片。石器一共38件,器形有石臼、石镰、石球、石钺、石斧、石锛、石凿、穿孔石铲、石刀等。
此次发现的东周墓沿滠水河岸分布,墓葬之间间距大,排列没有规律,墓葬规格小,形制均为竖穴土坑,有的带侧龛,单棺或一棺一椁,人骨均腐朽,随葬2~4件陶器,组合为鬲盂豆罐、豆罐、壶罐,年代从春秋早期到战国早期。
清代墓均东西向,头西脚东,头枕瓦片,头顶摆放瓷碗和陶罐,共出土瓷器12件、陶器12件,铜钱6枚。此外,还发现26座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贫民墓葬。
在此次发掘过程中,我们按照发现与研究并举的方式,针对遗迹的类型,预先制定学术研究课题,并利用科研院所的力量,把发掘成果最大化:由姚凌博士负责的古环境研究与古人类生活方式研究,通过浮选的方式,收集大量的炭化稻、木炭等动植物遗存;通过对大口缸内残留物的微观观察,判定大口缸的用途和功能;由江旭东博士负责的遗址区土壤金属元素检测与分析,对准确判断遗迹性质、科学发掘起到极大作用。下一步我们将与北京大学文博学院等单位合作,对铸造坑、炉址等打包的遗迹应用实验室考古的方法,进一步揭示铸造生产的各个环节。
通过这一次科学的发掘工作,基本了解鲁台山郭元咀遗址的堆积状况与性质,其主要收获与学术价值如下:
一、本次发掘揭露的一批殷墟一期前后的铸铜作坊遗存,虽遭到晚期破坏,但仍保留了清晰、完整的青铜铸造的证据链,如浇铸坑、方形坑状类遗迹、炉址、烧土堆积及铜渣、铜块、残炉壁、陶范等废弃物,是继盘龙城小嘴、随州庙台子之外湖北地区新发现的商代铸铜作坊遗存,对古代的冶金研究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商代青铜的铸造水平与工艺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二、本次发掘的商代遗存丰富,年代相当于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其文化面貌虽以商文化为主体,但却表现出大量的地方文化因素,既有对联裆鬲等盘龙城商文化因素的继承,又有来自于其他区域商代文化因素的影响,对探讨长江中游地区商文化发展演变、地方文化发展演变、地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与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其与盘龙城文化、鄂东大路铺遗存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是长江中游商代文化交流与互动研究的重要材料。
三、本次发掘的郭元咀商代晚期遗存,还为寻找鲁台山西周早期墓葬相关的居住遗址提供了新线索,对重新理解鲁台山西周墓葬的族属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