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黄陂大事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走进故里 > 黄陂大事 >

长轩岭打造黄陂副中心

  • 2021-08-25 10:35:58
  • 来源:长江网
  • 浏览:
  • 字体
2020年12月29日,黄陂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黄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提出,把长轩岭街建成黄陂中部旅游集散中心和人口聚集中心,成为黄陂重要的副中心。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长轩岭街在全区率先启动并完成全域规划《长轩岭街空间发展战略发展规划》《长轩岭街产业体系战略规划》和集镇规划《长轩岭街建设规划》,在生态保护、交通路网、美丽乡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重大文旅项目等全面开启了建设北部中心枢纽镇的新征程。
即将建成高速路
长轩岭融入武汉半小时都市圈
长轩岭街位于武汉市与黄陂区的北郊特色新市镇,是大武汉地区休闲、旅游与康养消费中心,随着汉悟高速2022年底建成通车,长轩岭多了一条与武汉三环线直接相连的快速通道,也将纳入武汉半小时城市圈中,武汉城区的溢出效应将对长岭产生更加直接的影响。
作为武汉市最大的“后花园”、森林氧吧、城区最美的山水背景屏和市民最洁净的蓄水池,长轩岭东接华中度假胜地木兰湖,相望荆楚宗教名胜木兰山,南连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西邻城市高山之城清凉寨,北枕奇石胜景古门山,群山环抱,绿水长流,千山百岛风光旖旎。
长轩岭自然资源禀赋优越,全域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69.9%,是全区最先发展旅游的街道,通过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不懈调结构、转观念,已形成茶叶、板栗、油茶、快生菜、栀子果、苗木花卉等为主体的生态产业近万亩,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延伸。
这里拥有水域面积达30平方公里,滠水河贯穿全境,还有梅店河、泊沫港河以及梅店水库、院基寺水库等9座水库。境内游览景点十分丰富,其中,木兰天池风景优美,具有较强的旅游知名度,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素山寺森林公园被誉为武汉的“神农架”“自然植物宝库”,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5~17.4℃之间,气温低于武汉中心城区,雨水充沛、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四季分明,为长轩岭以优质生态环境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里大力发展以森林与天然水资源为核心的旅游经济,吸引武汉及周边城区居民前往长岭休闲、旅游与康养,将长轩岭打造成武汉新的消费中心。
挖掘文化内涵
文旅融合引领旅游商贸业升级
长轩岭人文历史厚重,境内滠水河两岸分别有鼻架山、河头湾、夫子台等西周古文化遗址,有王家店战国古战场、鸯鸡坡元代码头、明张涛张家大厂庄园、西峰尖、平峰顶等明清古寨等遗址遗存。明清时,张都桥木版年画已驰名海内外,2008年被武汉市政府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场竹马、长岭童谣认定为黄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其一成立木兰文化研究中心,挖掘巾帼不让须眉、爱家敬长、效忠国家、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些木兰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内涵,让精神大餐成为长岭旅游休闲产业的特色;其二是举办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节,集中展现采莲船、踩高跷、皮影戏、打糍粑、雕刻艺术、龙舟赛等特色民俗,文化文旅融合引领旅游休闲产业升级。
近年来,随着长轩岭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商贸业已成为该街支柱产业,长岭集镇的商贸服务业已初具形态,明清街聚集了众多服务业,夜间休闲娱乐不断丰富提升。
作为北部生态旅游区的门户街道,长轩岭街区现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门类齐全的商业服务体系。长轩岭街将高标准建设政务中心、北部森林防火中心、北部中心卫生院、长轩岭小学、长轩岭福利院等城镇功能区;量化、细化交通路网规划建设,依托木兰大道长岭到姚集段及汉悟高速建设,完成沿线4个村湾集并工作,高标准完成全省国土空间整治试点项目,打造美丽乡村产业融合连绵带,推动长轩岭中心镇建设和十棵松特色市集建设。
加快产业融合
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
近年来,黄陂区突出产业引领作用,坚持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现代都市农业等发展相结合。
《长轩岭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要求,长轩岭产业体系应聚焦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优势,加快一二三产融合,深入挖掘每个村湾的产业发展潜力,做到每个村湾有一个以上主导产业或计划发展的主导产业。引进一批具有代表性民宿:夫子山生态农旅体验园、望月山房、美港栀子花果、轩岭农庄、竹林小院、木兰营地、映象桃源、驭鹿山庄、岭逸农庄、圣果农庄等等。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进翠文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桃园河村土地近千亩,用于综合农业开发;脉地花都流转徐冲村土地千余亩,发展观光农业;泊沫蔬菜种植基地流转泊沫村土地近300亩,木兰天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韩畈村土地500亩,用于发展茶叶和花卉苗木基地;湖北裕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杨田村土地3000亩,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以苗木花卉为主体的生态农业近万亩,基本形成绿色林业、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业,传统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配套服务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
紧抓全省林业示范区核心区创建契机,完成全部31个村绿色示范村建设,短岭村、东风村获评全省生态示范村;先后完成官田、东风、十松“美丽乡村”创建任务。依托木兰大道改(建)工程,完成了泊沫村、黄土园村、东风村、仙河店村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三乡工程”建设,引导民间和市场主体参与,鼓励和引导市民下乡租用空闲农房,鼓励和引导乡村贤达、社会名人返乡创业改造一批村湾院落,逐步丰富村湾功能需求;对接省、市、区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倡导“5+2”生活模式,让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内涵;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交通网络,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实现“快进、快出、慢游”目标,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让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扼守生态底线
赋能“都市花园”建设
1月3日,趁着暖阳冬日,记者前往滠水长岭河畔,河水碧波荡漾、静谧安然,远方层峦叠嶂,满目苍翠,一幅“山青、水绿、景美”的水乡图景。
长轩岭地处大别山余脉,是武汉市和黄陂区北部生态主体。上世纪七80年代,长轩岭通过挖山采石、河套采砂发展经济,部分山体植被遭破坏,河段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影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必须改变!出路在哪?长轩岭街用实际行动给出响亮答复:青山禁采、滠水禁挖!
2016年,长轩岭街作出“生态立街,再还我绿水青山”的庄严承诺:关闭采石厂,禁止河上采砂;推行“垃圾换酱油”活动;有奖鼓励举报非法采石挖砂行为;组织志愿者徒步巡河清理垃圾,宣传“保护母亲河”活动;全面开展复绿造林行动……长轩岭街道主任万来疆说,系列举措扼守住了满眼悠悠绿水青山,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功在当代、福泽后世的大好事,也是发展旅游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希望所在。
2018年,长轩岭街道被评为“湖北省森林街镇”“湖北省生态街镇”;2020年1月,国家公布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武汉市3个村上榜,其中长轩岭街官田村名列其中,长岭作为湖北生态休闲游示范区,迎来了全域旅游发展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长轩岭街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长岭未来可期
一批重点项目即将启动建设
日前,记者在《黄陂区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年)》中看到,城镇体系部分对长轩岭的规划要求是:北部地区凭借独特的旅游与风景资源,是“武汉后花园”的代表,除了作为旅游景点、休闲度假胜地之外,还建议发展会议中心、高新技术封闭式研发基地。
长轩岭街道办事处主任万来疆介绍,长轩岭街总体发展思路是,依托北部优良的山水资源,抢抓乡村振兴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引导武汉市民“5+2”生活模式,围绕一河两岸(滠水河长岭全长19.4公里),两路两边(木兰大道和十素公路),三库三环(太阳湖、月亮湖、星星湖)打造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和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做武汉绿色发展和都市后花园的承接地,集镇按北部中心枢纽镇(黄陂副中心、特色市镇)规划建设,集镇以基础设施(道路、学校、医院、绿地公园、污水处理等)建设,带动集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把农村打造成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该街将认真贯彻区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黄陂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设全面小康繁荣美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围绕“四城”发展格局,按照“打造黄陂副中心特色新市集”的总体思路,加快建设区域性的旅游集散中心、绿色产业中心、新型城镇中心和公共服务中心,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和获得感,努力把长轩岭建成“宜游、宜居、宜业、宜商”的幸福、生态、美丽新市镇。
(撰文:詹琦 王宏刚 魏英华 剧恬)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