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武汉市黄陂法院发布《互联网金融案件审判白皮书》,据悉,这是我省首个涉及互联网金融审判的白皮书。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蓬勃兴起,网络支付、P2P网贷、网络理财、网络保险等互联网金融,在带给消费者全新体验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和法律问题。黄陂区人民法院将前川人民法庭打造为专业金融审判法庭,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进互联网金融审判方式改革。
报告梳理了2020年至2022年黄陂区法院审理的互联网金融案件。报告显示,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黄陂区法院共受理互联网金融纠纷656件,占全院同期民事收案总数8.9%;2021年受理互联网金融纠纷3332件,占全院民事同期收案总数23.6%。2022年1至3月,共受理互联网金融纠纷1284件,占全院民事同期收案总数35.3%。
黄陂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金融纠纷,互联网金融案件呈现出新特点:
•法律关系相对清晰,权利义务明确,案件呈现出借款合同电子化、签名电子化、证据电子化的特点;
•以原告为中心形成批量案件,2021年,黄陂区受理的互联网金融案件中,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案件达2998件,占比90%;
•借款主体多为个人,地域分布广,借款群体趋于年轻化;送达难,缺席审理情况普遍,合同中仅约定了“通讯”地址,未明确约定诉讼送达地址,往往最后采用公告送达;
•案件判决为主,调解、撤诉比例较低,互联网金融案件借款人遍布全国,当事人调解的积极性不高,故互联网金融案件结案方式以判决为主。
针对互联网金融审判呈现的新特点,黄陂区法院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
•2021年1月,黄陂区法院将城区法庭(前川法庭)打造为专业金融审判法庭,提升审判质效;
•针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案件量大、批量化强的特点,金融审判庭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案件实行要素式审判方式,助力类案快审;
•同时,该法院利用金融类案件一体化处理平台,统一根据前期审判各环节的要素提取所需要素信息,实现线上批量自助立案、网上立案、集中送达等几大功能,促进审判工作信息化、智能化。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