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黄陂历史文化名城

故里之争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走进故里 > 故里之争 >

花木兰与木兰戏

  • 2022-05-01 15:32:26
  • 来源:韩宇宏
  • 浏览:
  • 字体
从不少地方(例如河南省虞城县)的坊间碑记及纪念性的庙会习俗来看,花木兰,作为巾帼英雄的代表性形象,在我国一般民众中至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从文化学的规律推断,应该有大量的有关花木兰的通俗性文化作品,例如评书、戏曲广泛流传才对。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除了《古代戏曲剧目汇考》上提到《著作林》有一不完整的木兰戏(传奇)之外,其他主要大型辞书上几乎再找不到任何有关痕迹,甚至连这一词条都未设立。
记得笔者少年时,曾在街坊邻居家看到过由16幅图画组成(配有文字说明)、讲述木兰故事的“四合屏”。(记得那“四合屏”的名字叫《木兰从军》)也闻听到常香玉先生来我居住的小县城演出的消息,甚至夜深时还依稀听到过远远飘来的、清脆的梆子声。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新中国,有关花木兰的戏曲等通俗文化作品是非常流行的。当年,我无缘观赏常先生演唱的《花木兰》,90年代初参加省剧协举办的《陈宪章剧作艺术研讨会》时,才拜读了她80年代重新发表、第三次大改后的本子;但觉得这本子与我少年时所看小人书、“四合屏”中讲述的故事,在细节上似乎多少有点不同。由于没有读过陈先生50年代初的本子,不知道当时是否流行着多种不同版本的木兰戏。
历经40多年岁月的淘洗,人们似乎只知道常香玉先生的花木兰,那个充满爱国激情、文武全才、本领高强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形象了。这当然也与常香玉先生(包括她剧社的全体成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了一架飞机,以及她率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演出的爱国壮举密切相关,与那个时代全国抗美援朝的汹涌浪潮相互衬,但更与剧中特别突出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密不可分!一曲《谁说女子不如男》响遍祖国大地,直唱到近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既是当时妇女解放历史潮流的必然反响、时代标记,又是迄今尚存的历史要求的体现。这也正是常先生的豫剧《花木兰》不同于其他而更具强大生命力的地方!
80年代中期以来,我至少还读到过三个以上的木兰戏本子,都是围绕着木兰回乡后的下落做文章。悲剧性的思路是木兰被专制暴君强迫入宫,刚烈的花木兰在坚持抗争无效时,以投水或自刎而保持了自己的圣洁和英名;正剧的思路是,经慈祥多智的贺元帅、开明善良的太后等的帮助,终于摆脱了奸臣的算计、昏君的纠缠,而与有情人喜结良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剧本都没有被唱红、流行开来,却反映了花木兰的命运始终受到人们关注的事实。
1999年的一头一尾,还出现了以西方人的眼光观赏花木兰故事的迪斯尼版电影动画片《花木兰》,以及用港台俗文化的嬉闹眼光演绎、由大陆拍摄上下部共44集的电视剧《木兰新编》。动画片的花木兰更像个普通人,其成功也带有更多的偶然性,便让人对之少了几许尊崇钦敬乃至神圣之情,电视剧把花木兰更世俗化,多了许多“戏说”、戏谑的成分。在惹人一笑、逗人一乐上,它们各有所长,但也只能作为文化快餐给人以时尚化的消费,很难成为历史性的留存。
时代呼唤着新的花木兰,我们还应该有文化底蕴深厚、当代色彩鲜明的花木兰艺术形象。我们殷切地期待着她的出现。

(编审 | Mr.Lee)

木兰故里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原创作品,版权均属木兰故里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
2、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只为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撤除。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站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admin@mulanguli.com)。
武汉黄陂自驾旅游攻略
CopyRight  ©  www.Mulanguli.com   201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    "木兰故里网"永久中文地址:www.木兰故里.com
网站主题 │ 中国木兰故里 · 湖北大美黄陂  主办单位 │〔印象黄陂〕微信公众号  网站设计 │ Mr.Lee
联络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罗汉寺街道南新集  邮政编码 │〔430300〕
联络方式 │ QQ  :  23090806〔Mr.Lee〕     admin@mulanguli.com〔投稿邮箱〕     Wechat : Mr_Watchman〔企业展示联络〕
ICP  备案 │ 鄂ICP备12016975号-3   鄂ICP备12016975号-4     版权声明 │ 木兰故里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