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我国出现了一位女扮男装的巾帼英雄,这就是家喻户晓的花木兰。
据文献记载,花木兰并非姓花,而是姓魏,名木兰,生于北周,死于隋代。她的故里在虞城县营郭镇北大周庄村。北周时可汗募兵,本是木兰父被征招,但他年老体弱,难以应征,而惟一能代替出征的木兰胞弟又年幼。无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征战疆场12年,屡立战功。自边防归来时,北周已亡,拜见了隋朝文帝。文帝封她为尚书,她坚辞不授。归家后,脱去戎装,换上旧时衣裳,又现女儿真面目。后朝廷闻之,召她入京,欲纳她为妃,木兰以死拒之。唐代追封她为“孝烈将军”,在其家乡设祠纪念。
木兰姓魏而非姓花。据考证,《木兰辞》中从未提到姓花的字眼。到了明代,戏剧家徐渭以《木兰辞》为蓝本,改编为《雌木兰代父从军》剧本后,木兰开始姓花了。因为作为戏剧人物出来,木兰是要交待身世的,无姓不行。徐渭明白,木兰得名于木兰花。于是移花为姓,女子冠以“花”字形象更美。这也是戏剧、小说作者常用的手法。于是戏剧中木兰开始姓花了,并成为全国妇幼皆知的巾帼英雄。这就是人们误把戏剧人物当历史人物,以讹传讹的结果。
木兰祠始建于唐,后经多次重修扩建,至清代时,占地为一万多平方米。原祠有大门、大殿、献殿、后楼和配房、僧人住室等百余间。祠堂内外有十余块历代名人、官吏赞美木兰的诗文、书画碑刻。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留诗道:“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清朝查岐昌诗曰:“帕首弓腰出阁姿,卷漳营郭记完碑。女郎剩取花名在,岁岁春风一度吹。”
原祠毁于1943年战火,现存木兰祠是虞城县委、县政府于1993年经多方筹资重修的。并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木兰节”,以各种形式来纪念这位巾帼英雄。目前,集木兰祠、木兰陵园、营郭台遗址等为一体的木兰祠风景区已经形成。该景区已被列入《中国名胜大辞典》、《京九沿线旅游名胜大辞典》,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游览。
(编审 | M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