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年间,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取了黄陂城,捉了县官。当地百姓拿出过节才用的鱼丸肉丸肉糕招待起义军,并将其合烧,一菜三鲜,味道极美,深受喜爱。从此,黄陂三鲜便盛名远扬。
“黄陂三鲜”也称“黄陂三合”,黄陂有“没有三合不成席”之说。逢年过节的家宴,结婚、祝寿的宴席上,“黄陂三合”是压轴菜。
这道菜具有吉祥喜庆的寓意,观其名,“鱼”与“余”谐音,蕴涵了“年年有余”的美好向往;“糕”与“高”谐音,象征着“步步高升”;“圆”字更简单,意寓“花好月圆”、“团团圆圆”。
将“三合”连起来,则充满了年年有余、合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吉庆色彩。叫“黄陂三合”也是因为三种菜可以放在一起做一碗菜而各有各的味道。
1941年黄陂人在汉口打铜街开设黄陂合记餐馆,把黄陂三合传到武汉,把乡土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使得鱼丸滑嫩、肉丸松泡、肉糕软柔,颇受欢迎。
今天黄陂三鲜已成为武汉人餐桌上的家常美食,鱼圆肉圆肉糕也可分开成食。别看念起来简简单单两个字,要想做出好吃的鱼圆肉糕,还是相当需要技艺和功力的。
鱼圆一般选用新鲜的草鱼,剖鳞剥皮去鳃剔骨,然后剁成泥,拌入鸡蛋清、姜汁、香葱、精盐、猪油、淀粉、味精和清水,搅匀,用大拇指和食指挤成一个个圆圆的丸子,逐个下锅,在水中煮至浮起,捞起备用。
鱼圆制作起源于楚文王时代。据说文王熊资一次食鱼时被刺卡住了喉,当即怒斩厨师,此后,文王食鱼,厨师必先斩鱼头,剥鱼皮,剔鱼刺,剁细制成鱼丸。
肉圆一般选用猪腿肉剁成馅状,配上少许鱼泥和各种调料,用汤匙弄成肉圆,在油锅中炸熟。
做圆子虽然食材简单,但要做到口感刚刚好,要讲究的地方还是颇多。
首先用的材料都要精选新鲜鱼、肉,猪肉选用前夹五花肉,肥肉不能太少,否则炸出来的元子口感没有弹性;作料也很简单,平常厨房有的盐、姜、胡椒粉、鸡精、葱花和鸡蛋,鱼肉按1:2比例。
但是和鱼肉的程度和水分的把握上就全凭制作者的经验了,这也是为什么从老师傅手里活出来的元子往往非常劲道,表面泛着光,连捏出来的圆子都大小差不多都是五钱多。
肉圆在炸的时候也非常讲究油温,要麻利的把元子挤出来扔进油锅,元子先是下沉入锅,炸了一会儿之后就浮出油面然后渐渐变成金黄色,然后就可以捞起来了。
趁热吃上一口,味道咸鲜、软嫩弹牙。放到冰箱冷冻起来,还可以用来下面、打汤。
肉糕跟肉圆的用料相同,只是工艺复杂一些,要在蒸笼里铺上煎好的豆油皮,将鱼、肉糊摊平在上面,蒸熟后切成几大块,抹上蛋黄,再蒸半小时后出笼,摊凉后切成长条状。这三样菜合烧杂烩,肉有鱼香,鱼有肉味,色香味美。
(编审 | Mr.Lee)